第四卷韜光養晦出場人物表(2 / 3)

29何應欽,穀正倫--本卷加入青年軍

30楊永泰--國會議員,奉命南下接王振宇,結果成了王振宇的心腹

31熊希齡--國務總理,名義上王振宇的恩主。

32楊度--袁世凱手下的幕僚

33袁世凱--中華民國大總統,一個孤獨的根號三

34軍功榮譽係統資料

個人榮譽包括記功和授勳兩個層次。其中記功分為基本功和榮譽稱號;授勳部分又是按照軍隊和文職兩個係統來分的:

首先是記功這個層次:

基本功: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榮譽稱號:“忠誠衛士”、“勞動模範”、“建設模範”、“祖國衛士”、“民族衛士”、“時代建設者”、“英雄”、“中華英雄”等等,除英雄和中華英雄稱號外,其餘均按照不同崗位和係統授予。

榮譽稱號由省級以上議會和最高領導人提名和授予。

其次授勳:

軍事係統:

(1)xx戰鬥/會戰/戰爭參戰紀念章(授予全體參戰人員);

(2)忠勤獎章(為祖國忠誠服務滿二十年,無任何處分,犯罪記錄的)

(3)中華民族獨立自由衛士勳章(授予參戰立功部隊中表現突出的一線戰鬥人員),分一級、二級、榮譽級;

(4)大忠勇勳章,分大忠勇勳章和忠勇勳章二級。

上述勳章由省級以上議會,軍隊師級以上單位就有權提名和授予,其中一級為胸章,二級為領章,榮譽為綬帶。

(1)忠勤獎章(為祖國忠誠服務滿二十年,無任何處分,犯罪記錄的)

(2)中華民族民主自由衛士勳章(授予對國家有重大突出貢獻的軍政人員和社會工作者),分一級、二級、榮譽級;

(3)忠毅勳章,分一級,二級,榮譽級別

(4)大梅花勳章。分大梅花和梅花兩種

上述勳章由省級以上議會提名和授予。

而在集體榮譽方麵,則按軍隊和非軍隊兩個係統來區分:

首先是軍隊係統,這一點上楊萬貴他們的設置非常簡單,就是兩個稱號:

第一是優秀稱號,根據日常考核的政治需要設置這一光榮稱號,比如:“優秀衛生連”、“文明好X連”等;

第二是英雄稱號,根據該作戰單位在團隊中的表現,比如:“XX英雄連”,“鋼鐵XX連”等。

35何應欽--本卷加入王振宇反動集團,先在侍從處任職,後下部隊

36穀正倫--本卷加入王振宇反動集團,先在侍從處任職,後下部隊

37軍裝資料:軍服按用途區分為幾種:武裝服即閱兵服或禮服、軍用服即常服、野戰服即作戰服。

武裝服和軍用服,因為隻有這兩種衣服才可以費心思去追求華麗,

主體設計還是參照了德國風格然後融入了中國元素。

武裝服或者說禮服,對開前襟八粒金屬衣扣,立翻領,無衣袋,後腰有兩個對稱的翼型裝飾,袖筒有和領章一致的裝飾塊,衣領、前襟、袖筒、腰後翼均有兵種色鑲線。著裝軍禮服時,勳章必須以全章的形式佩戴。

而穀正倫試穿的常服則基本結合了禮服和野戰服的特點,如用粗麵料,有底子,有袖筒,五個扣子等。四個水平貼袋,前襟為六粒衣扣,衣領、標誌底版均為暗綠色,兩者雖然大體相象,實際上是有分別的:1、麵料,常服采用含絲的密紋麵料,摸上去比較光滑,作戰服分兩類:夏季為薄的透氣棉,冬季為厚毛氈料。2、做工,常服采用西服工藝,基本不露縫線(口袋除外),而作戰服沒有這個限製,在麵上可以看到縱橫交錯的縫線。另外,常服的內裏為全套的絲料,而作戰服隻在前胸部分有襯的棉布料。3、細節的差異:如袖筒(常服有而作戰服沒有),掛皮帶的小孔(常服沒有,作戰服有),袖口調節扣(常服沒有,作戰服有),下口袋的擴層(常服沒有,作戰服有),以及作戰服內裏特有的腰圍調節帶、藥棉小袋、加強布塊等等。

在軍裝的識別標誌上,也有明確的規定:旅級以上幹部的禮服衣領全部用紅色;旅級以下幹部則用暗綠色。

領章的徽章主要用於區別軍種,分為步兵,炮兵,工兵,騎兵,輜重兵,憲兵,醫護兵等多個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