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幾十年就過去了,此刻距離大燕統一天下已過去了二十年。
太寧二年,燕王於洛陽登基稱帝,改元洪武,分設長安、洛陽、薊城、金陵(原建鄴)為四都,並立裴穎兒為皇後。
另外,衛朔沒有虧待追隨自己多年的心腹們,高瞻、裴嶷、溫嶠、莫含、劉遐、北宮純、張統、朱文等一大批文武重臣紛紛被授予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爵位。
二十年來,經過燕國上下勵精圖治,國勢日盛,“天可汗”的威名更是達於四方。
洪武二十年,二月底,隨著逃亡在外的君士坦丁大帝被俘,羅馬帝國正式宣布投降!
羅馬投降,標誌著這場持續了數年的東西大戰,以燕國取得最終勝利而結束。
燕國臣民接到前線捷報後,國內一片沸騰。
無數帝國子民忍不住掩麵而泣,不容易,太不容易了,燕國為這一戰付出太多,前後共有數萬將士戰死異域。
四月初二,以遼東號為首的數十艘戰艦緩緩駛過蘇伊士運河,前往羅馬帝國。
在遼東號福船戰艦上,二皇子衛岑,正在欣賞著兩岸與大晉迥異的風光。
此時他心中一片自豪,帝國在他父皇的統領下終於實現了稱霸宇內的夢想。
從小他就知道自己父皇有著遠大誌向,那就是打敗所有敵人,讓華夏成為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王者,現在父皇願望終於實現了。
此次他來到這裏是作為皇室代表參加燕國、羅馬兩國的投降簽字儀式。當然有資格前來簽署投降協議人有很多,一直負責羅馬戰事的燕國名將謝艾就有這個資格。
但是考慮到這風頭出得太大,很多將領都主動提出讓皇帝本人或者皇室成員前來負責簽署協議。後來軍方將這個難題上報之後,最後由皇帝陛下親自定下讓二皇子前來負責參加這個儀式。
受降儀式就在‘遼東’號戰艦上舉行,當時包括皇帝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遼東”號是最有資格成為受降平台地戰艦。作為大晉水師內部戰功赫赫的‘遼東’號,確實當得起這份榮耀。
為了保證安全,樞密院調集了兩千陸戰隊負責安全警戒工作。
上午己時,羅馬政府與軍隊代表搭乘的小船登上‘遼東’號,參加受降儀式。
投降書的簽字過程非常簡單,也非常快。整個過程中,除了大晉隨軍史官用筆在記錄這一曆史性時刻而發出的嚓嚓聲之外,燕國、羅馬雙方代表都一言未發。
僅僅用了一炷香功夫不到,投降書的簽字儀式就結束了。
也許,這是戰爭史上最簡短,也是最簡樸的一次投降簽字儀式吧。
對華夏人來說,儀式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戰爭已經結束了,華夏軍人不再需要流血犧牲。他們都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自己的親人身邊,享受天倫之樂,也享受到通過付出汗水與鮮血,由千千萬萬帝國官兵的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
對於鏖戰了數年之久軍人來說,回家是對他們最大的獎賞!
一年之後,當羅馬逐步走上正規的時候,燕國和世界上其他二十幾個國家在帝都洛陽召開戰後第一次國際會議。
在會議上,燕國提出組建的國際聯盟來維護世界的和平,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同意,事實上他們不同意也不行。至此,燕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霸主!
歲月如歌,時光如梭,一眨眼五十年就過去了。在這五十年裏燕國發生了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