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很給力!
次日一早全國各地就收到了他的討董檄文。響應者雲集,共十八路諸侯,相約討賊。
郭嘉在欣賞曹操的同時也在回思葉風,這家夥看到很準確嘛,過了這幾十天天下就亂了,田元皓吹捧有加,某非也是個不錯的主公,自己當初是不是太不給麵子了?可是塞北那苦寒的地方,想想就蛋疼!
荀家這裏更見驚詫,酒還沒醒就證實了他的話!本就不曾怠慢,如今更加尊重,荀家主親自拜會,與葉風共進早餐,作陪的隻有人稱王佐之才的小兒子荀彧。
“將軍言之必中,真乃天下奇才也!”
“荀公過譽了,大勢如此,葉某不過是身在其中,看的明確一些罷了。想必文若辭官歸鄉,應該已是有了計較。”
荀彧起身一拜道:“然,潁川四戰之地,的確不宜久留,然天下之大,不知何方才是淨土。”
老頭看看二人,滿臉狐疑,猶豫道:“境況真的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了嗎?即便諸侯興兵,那也是大義,如何會波及我潁川荀家呢?”
“荀公,那西涼兵殘暴是有目共睹了,可是諸侯之中真心為國為民的又有幾個?無非是臉麵、權柄罷了,後將軍袁術擁兵宛豫,其人如何?”
“噢?文若,汝曾在朝堂,其人若何?果然會動我荀家?”
“塚中枯骨,無良膏粱!爭權奪利,重武輕文,戰亂起,我荀家隻怕難以幸免。”
“這……唉!故土不及人命,隻是將軍那苦寒之地如何能夠生存?”
老頭還是很信服自己的兒子,有門,但是對於白登之圍的恐懼,擔心族人以後的生活環境。
“報!老爺,冀州刺史韓大人派人前來。”
“喔,快請!”
冀州刺史韓馥,乃是韓韶之後,與荀家世代交好,沒想到來的這麼快,曆史上荀彧就是被他拐了去的,葉風臉色發黑,恨不得衝出去砍了那使者!
接見的地方換為正中大廳,葉風哪裏坐得住,一起隨行接見。
“老大人安好,方今天下戰禍將起,我家刺史大人念及潁川故老,特遣在下前來迎接北上冀州安頓。”果不其然,這廝來到就是這個目的,當然人家韓馥是為了老街坊老鄰居,沒有壓榨的意思。
“好,好,難得賢侄記掛,老夫馬上召集族人商議。”
……
想找個人才怎麼就那麼難!
荀氏族人很快聚齊,作為家主,荀fan也不隱瞞,說明目下的情況,給出三條出路,一是據地自保,二是北上冀州,重置田產,三是再北上,直至塞外,依附於葉將軍。
族人中一多半的人不願意擅離故土,隻有荀彧堅持此地不可再待,對於族人的選擇家主也不能全然無視,強迫遷徙,隻得任由他們,但是本身很是讚同兒子的意見,決議自己這一支北上安置,隻是去那是個問題,韓馥那自然是首選,通家之好,又是發小,肯定不會虧待了自己,再說冀州環境和自己這差不多,不會有被凍死的悲慘下場。可是葉風親自前來,不好明確拒絕……
這一切葉風在旁邊都看在眼裏,不能再藏著掖著了,起身(那時候都是跪坐著,起身也就是直起腰而已)拱手道:“葉某治雁門時收流民十萬又七千人,收複朔方之後再收流民十二萬又三千餘人,無一餓死凍死者,數進草原打擊鮮卑,鮮卑不敢犯境,作為根基所在,無論當今還是以後朔方、雁門都將遠離戰火,作為我軍之大後方,百姓皆安居樂業,牧馬耕田。荀家若遷至雁門,葉某許諾在關內慮特縣撥付良田千傾予以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