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2章 四十 潁川訪賢(2 / 2)

三國中這一點做得最好的莫過於——潁川荀彧。

荀彧,字文若,人稱王佐之才,少有名聲,即便是娶了宦官的女兒為妻也沒有人去詬病他(很奇怪,那時候的宦官好像都有兒子女兒),為曹操舉薦了郭嘉、程昱、劉曄等大批人才,負責糧草調度,同時智計深遠,官渡之戰中提出四勝四敗之說,麵對呂布的並州鐵騎設計牢守甄城、範縣,為曹操維持了穩固的後方,在侍中一職上幹了大半輩子,他的作用比誰都重要,如果說曹操得了郭嘉之後勢頭強勁不可遏製,而得到荀彧就是如魚得水,沒有荀彧則沒有曹魏政權。

該怎麼才能讓其心甘情願的投靠呢?

……

動之以宗族!史載荀彧就是接到了冀州刺史韓馥的邀請舉家搬至鄴城,隻是那韓馥無用又命短,荀彧被迫投了袁紹,兩年後看袁紹好謀無斷,難成大器,才在戲誌才的推薦後曹操真摯的邀請下果斷出走,跟著看起來很牛的曹操混。一混就混到被賜死。

一路上胡思亂想,不幾日來到了當時著名的穎陰縣,出了“荀氏八龍”想不著名也難,個個身居高位,才名遠播,潁川荀家,那就是士族典範,江表八駿以及後來的鄴下文人集團與之相比都是渣,在世家大族中更是無人能望其項背,除了天下最大的劉家之外,河東衛家,江東陸家、張家,兗州孔家,荊州蔡黃馬蒯諸家,甚至如日中天的袁家都不能比。

行止二日,穎陰在望,不得不說荀家家大業大名氣大,在被黃巾荼毒的中原還有這樣能給人以安靜祥和感覺的地方,溪水潺潺,林木蔥蔥,不時可以看見勞作的農夫,雖然是粗布衣衫,卻漿洗的甚為齊整,儒家的教化之道果然不凡,荀家的影響可見一斑。

數日奔波,遠離了戰場,葉風趙雲身上的煞氣收斂的很好,路上遇到人都微笑點頭示意,農人也報之以微笑,簡單詢問,這些農夫果然都是依附於荀家生存著,言辭間對荀老爺極為敬重,那態度和雁門居民對自己的恭敬有一拚,這是發自內心的敬重,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麵前都會自然流露。

一說是拜訪秘書郎荀文若,不勞多問,農夫爭相指點路徑,臉上充滿自豪,能作為荀家的奴仆是祖上積德一般,也難怪,在這樣的世道能夠有一口飽飯還有什麼苛求的的呢,雁門軍民不也是如此嘛,其中有一個老者說少爺恰好自京都歸來,您趕得巧。

葉風暗自一笑,這時間本來就算的正好,嘎嘎,統籌方法沒白學,看來雖有一點變故,但大多數事情都是沿著曆史發展的,自己縱然很牛了,也沒有引起所謂的蝴蝶效應,還是穿越的那幫人牛叉啊,小翅膀一扇,城牆嘩啦嘩啦的倒個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