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於敏感與幸福,有這樣一句概括的話:“太敏感的人注定不幸福,因為想得太複雜。”其言不誤,把別人一句簡單的話想得太複雜了、把一個簡單的玩笑想得太複雜了、把別人的一個小小的舉動想得太複雜了,因為想得太複雜,所以過得很累,所以才不幸福。
誠然,有的時候,敏感是一種“良性特質”。比如說某個人敏銳地察覺到了商機,某個人敏感地發現事情存在著某些蹊蹺。敏感是一種性格特質,但它也如藥物一般,不能過量,因為過量的敏感帶來的是一種心靈負累。
敏感不是一種病,但太敏感則是一種病。想東想西、想七想八,最後讓自己不堪其累。比如,對方一揚眉,你就覺得對方看不起你;對方一撇嘴,你就覺得對方心存厭惡;他人在說悄悄話,你便懷疑是在說你的壞話。總之,對別人的舉動觀察得細致入微,並且吹毛求疵,就如同“杯弓蛇影”中的那個人一樣。
過於敏感的人,精神往往會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憑自己的主觀想象和好惡去理解周遭的一切,把人際交往中的正常情況都複雜化了,並將其扭曲為一種“傷害”和“敵情”。就像是帶著一台“顯微鏡”去看世界一樣,把原本很純粹的物體看成了細菌和顆粒的組合體。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幸福感也會一點點地流失。殊不知,在很多時候,別人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複雜。
有這樣一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他在1985年進入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在讀了一段時間書之後,他在學校的公告欄上看到一則招聘信息,學校的一位著名教授要招一名助教。年輕人非常興奮,因為在當時,成為教授的助教不僅能夠帶來一定的收入,還有機會接觸到最先進的科技谘詢。年輕人決定報名應聘這個崗位。
報名的學生有很多,來自各個國家,教授經過了一番精挑細選之後,列出了一個30人的大名單。這個年輕人很幸運地位列其中,與他一同進入這個大名單的還有幾位同樣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為了在正式考試選拔前能做足準備,年輕人和其他上了名單的人都主動去了解教授的背景。就在這個過程中,幾位中國留學生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位教授參加過朝鮮戰爭,並且被中國人俘虜過。
得知此情況後,幾位中國留學生都失望了,他們認為教授當過中國人的階下囚,一定非常憎恨中國人,作為中國來的留學生,肯定沒戲,說不定還會被他羞辱一番。
隻有這位年輕人認為,這是一場靠能力和本事的考試,何必想太多。於是,他沒有放棄,而是如期參加了選拔考試。在他眼裏,教授就是教授,跟中國俘虜這樣的詞沒有什麼關係。
最後考試結果出來了,這位年輕人從這場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會成為那個幸運兒。
後來,教授問年輕人:“小夥子,你知道我曾經參加過朝鮮戰爭,還做過中國俘虜的事兒嗎?”
年輕人如實回答:“知道。”
教授笑著說:“那你真的是有勇氣,聽說與你一起來報名的那幾位中國留學生知道我的過去就知難而退了,隻有你還敢堅持下去,你不怕白費工夫嗎?”
年輕人笑著說:“教授,我沒有想那麼多,在我眼裏,您是一名教授,工作是教書育人,而我是一名學生,工作是從老師那裏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們之間並不存在什麼矛盾。”
教授聽完也笑了起來,他緩緩地說道:“我就欣賞你這種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能力,沒錯,我是一名教授,我需要的是助教,不是外交官,你的國籍不會影響我對你能力的看法。小夥子,加油吧,我相信你能做好這份工作!”
這位年輕人在助教的崗位上的確學到了很多技術知識,七年後,他利用所學知識,成功創辦了UT斯達康公司,並讓公司在2000年於美國成功上市,他就是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亞洲50位商業明星之一的吳鷹。
如果吳鷹與另外幾位中國留學生一樣,對教授的背景顧慮重重,那麼,他可能永遠也不會有以後的輝煌成就。
沒錯,一個敏感的人會把簡單的事情想得更複雜。公司老總一句簡單的鼓勵:“公司最近不景氣啊,要努力啊!”在某些敏感的人聽來,就像是一種“批評”的信號。他們會懷疑,為什麼老總隻對我一個人說這樣的話,為什麼隻要我一個人努力?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是不是我得罪誰了,老總收到了小報告?
種種猜想,最終會讓他憂心忡忡,度日如年。在這種精神壓力下,他怎能享受工作帶給他的幸福感?
因此,做人何必太敏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如我們想象的那般複雜,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去針對你。我們本不完美,也無法苛求世界的完美。把心中那些過多的想法當成是一種情緒垃圾,將“垃圾”藏在心中是一種自我傷害,倒不如果斷地放下它們,簡單一些、純粹一些,或許,我們能夠從中收獲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