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敬祖把這篇報道從頭至尾看了兩遍,又對重要段落和句子進行了研讀,他發現文章寫的非常有水平。文章中既有事實的敘述,又有政策的解讀,整篇文章通順而又嚴謹,有高度而又接地氣,足見寫作者的文字功底與理論素養之高超。同時,也對青牛峪“有機西芹三號”引進、種植、銷售、收益等情況非常熟悉。
這是什麼人寫的呢?黃敬祖心裏這樣想著,又再次看向了寫作者的名字:時真平。
“時真平,時真平。”黃敬祖一邊嘴裏念叨著,一邊用右手在頭上輕輕拍著。忽然,他腦中靈光一現,“難道是她?”
黃敬祖放下這張報紙,開始翻閱文件架上的資料,在這遝資料的最下麵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舊報紙一張。
這是去年五月八日的河西日報,黃敬祖快速翻到了第三版,找到標題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基層係列報道三--記河西省玉赤縣青牛峪鄉鄉長助理楚天齊》這篇文章。在作者名字的地方,他看到了“時真平”三個字。
黃敬祖坐下來,把兩篇文章放到一起,比對了起來。沒錯,作者都是“時真平”。
“怪不得能對鄉裏的情況這麼了解呢,果然是她。”黃敬祖這樣想著,陷入了沉思。
“時真平”是歐陽玉娜的筆名,這還是楚天齊告訴黃敬祖的。在去年,當黃敬祖看到報道楚天齊的文章後,也知道了文章的寫作者是“時真平”,他覺得這個人可能是那個叫歐陽玉娜的記者,因為歐陽玉娜曾經和縣農村信用社主任歐陽玉傑一起到過鄉裏。但他還不確定,後來他向楚天齊進行求證時,得到了肯定答案。
今天乍一看到“時真平”三個字時,黃敬祖就覺得似曾見過,但他平時和歐陽玉娜沒有任何聯係,再加上歐陽玉娜在省報發表這種大塊頭文章的時候也不多,所以黃敬祖一開始並不能確定這個人就是歐陽玉娜。當他看過去年五月八日的報紙後,終於驗證了自己的猜測。
歐陽玉娜和楚天齊關係很近,這個信息他早就知道。而且還有傳言說她是楚天齊的女朋友,對於這個信息,黃敬祖是持懷疑態度的。他認為高高在上的省報記者和一名最基層的小鄉副,似乎差得太遠了,應該是人們杜撰出來的。
今年春節前,歐陽玉娜再次來到青牛峪那次,黃敬祖是聽到報告後,專門抽*出一點時間,趕到“好再來”飯館的。他當時一方麵原因是對省報記者表示尊重,另一方麵也是驗證傳言是否屬實。那天黃敬祖雖然懶的搭理楚天齊,但他卻注意到歐陽玉娜看楚天齊的眼神有些特別,所以,黃敬祖對傳言由懷疑到半信半疑。
今天,當黃敬祖再次看到這篇報道時,他相信傳言是有根據的。即使不像人們傳的那麼邪乎,但最起碼他們的關係應該很好。
黃敬祖再次拿起報紙看了看,他發現,這篇文章既是對鄉裏種菜的肯定。同時也是對楚天齊和寧俊琦的讚揚,雖然他們的名字在文章中都隻出現了一次,但這已經足夠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都是事實的參與者,尤其楚天齊更是直接的操作者、執行者。
哈哈,小子學會借勢了?黃敬祖這樣想著,心裏就有些不舒服起來。
過了一會兒,黃敬祖又拿上報紙,看了起來。看著看著,他的眉頭舒展開來。從整篇文章來看,寫的都是事實,評價的也比較客觀。更難得的是,雖然沒有我黃敬祖的名字,但卻在提到鄉政府的時候,先提鄉黨委,而且在最後一段,更是用了“成績的取得是在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這樣的句子。看來這個小記者很會來事,最起碼要比姓楚的“白眼狼”強多了。
你們會借勢宣傳,我為什麼就不能“借勢”呢?這不正是給我送來的進攻“炮彈”嗎?想到這裏,他拿起電話撥了出去:“要主任,下午兩點半開會……”
……
下午兩點半,青牛峪鄉會議室,黨委擴大會議召開。這是一次臨時召開的會議,是由黃敬祖提議的,參加人是所有黨委委員和兩名非黨委委員的副鄉長。
會議由黃敬祖主持,他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同誌們,今天這個會議就隻有一件事情,學習省報精神。要主任,把報紙發給同誌們看一下。”
要主任把當天的河西日報給除了黃敬祖以外的每個人都發了一份。平時鄉裏就訂四份報紙,也不知道多出來的幾份是現買的,還是從其它單位找的。報紙已經都被翻到了第三版,眾人自然知道看什麼。
十分鍾過去了,黃敬祖掃視了一下全場,他見眾人都已經坐直身子,抬起了頭。就說道:“剛才的文章,大家都看了吧?這是宣傳我們青牛峪鄉蔬菜種植工作,其實也是省報在肯定我們的思路、我們的做法。省報是什麼?省報是省委機關報,是省委、省政府發聲的一個喉舌。省報的意見和觀點,就代表了省委、省政府的態度。我們的工作能被省報肯定,其實就相當於是被省裏領導肯定,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和重視。說說吧,都談談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