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首詩一直很受喜歡,其中對愛情以及伴侶的看法很讓人動容,令人心動!
一生一代一雙人,
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
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
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
相對忘貧。
這是清代納蘭容若的《畫堂春》,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首。“槳向藍橋”是用裴航的典故,似說戀人未入宮前結為夫婦是很容易的。“藥成碧海”則用李義山“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似說戀人入宮,等於嫦娥之入月殿,以後便難下到人世間來了。
“飲牛津”用《博物誌》的典故,按《博物誌》:“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見浮槎去來不失期。見婦人織,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其人還至蜀間嚴君平,曰:‘某年某日有客星犯牽牛渚’,計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也”。李義山身入離宮與宮嬪戀愛,有《海客》一絕雲:“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隻應不憚牽牛妒,聊用支機石贈君。”
納蘭容若以入宮與戀人相會,也用此典,居然與義山暗合。容若乃貴子,本不貧,現在用“相對忘貧”之語者,無非說如果我能同她相見,一個像牛郎,一個像織女,便也可以相對忘言了。再者中國詩詞用典時,本來可以利用暗示的力量,容若由“飲牛津”聯想到“牛衣對泣”有若能結合,便是做牛衣中貧賤夫婦,我們也滿足之意。
但這樣的感情在這個紙醉金迷的社會,注定很難得到。男人剛開始時,哪個不甜言蜜語,用普遍的一句話說就是男人在沒得到之前,口裏心裏全是你;待結婚後,態度就立馬不一樣。稍事業有成時,就會向外發展了。至於那陪同自己走出低穀共創輝煌的原配,則給忘了個一幹二淨,自己在外麵花天酒地好不快活,徒留家中的老婆為他操勞,打理家務,養大孩子,慢慢的消耗青春,直到花容月貌消逝。
紅顏未老恩先斷,這是女子的最大的悲哀!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都喜歡看小說?就是因為書中有太多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東西,令人向往不已。書中有自己的顏如玉,書中有自己的黃金屋,書中還有自己的抱負以及現實生活所不允許的但卻是真實的自己……
寫這部小說是為了完成年少時的夢想、、、、、、猶記得那時,無憂無慮,經常一大群人圍在一起,討論著自己喜歡的小說,樂此不疲。反觀現在,整天不是為了工作,就是為了金錢啊、生活啊而疲於奔命,整個一木偶,必須依照現今社會的"準規則”才能生活下去……心裏也夠心酸的、、、、、、
我現在雖然年輕,但心卻似已經過曆滄海桑田,老得竟似暮年、、、、、、
執子之手,我又將執誰的手?與子偕老,而誰又將與我偕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