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章 喜兒(3 / 3)

“或許,因該是一件凶險的事情吧。”在心裏歎了聲,覺得待在這裏也幫不上什麼忙,趙浩然便告別了孟星河,去他舅父劉侍郎府上。他如今長居在長安近郊成了河清縣的縣令,雖然把河清縣管理的很好,但趙浩然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能夠回到桃源縣,做那裏的一方父母官,而此次去舅父劉侍郎府上,也正要和他商議這件事,看能否讓尚書省在調動官員的時候把自己調回桃源。

等趙浩然告別之後,孟星河才一個人自言自語道:“大哥,不是小弟不告訴你,而是不想讓你卷入這場風波中。長安終究是是非之地,我已經向杜大人提及,有機會就把你調到江都去做個父母官,相信,你不會讓三弟我失望的,造福一方百姓事,就交給你去完成了。”

暗自訴語的說了一通。孟星河合上剛才一直在翻看自己參與修撰的那本《隋書》,那是他從翰林院借來翻閱的,沒事兒的時候,孟星河總喜歡看《隋書》記載的朝代興亡,宮廷政變,等一些大記事。當他看到上麵有關前朝隋煬帝那句“鋤誅骨肉,屠剿忠良。”時,立刻想到相國寺後山那堆黃土。

誠久,孟星河釋然一笑。功過但憑後世說吧。他不需要名留青史,他更不需要曆史記住有他這個人,他需要的,隻是不要任人魚肉,他需要不再成為別人的棋子,甚至每走一步都是心驚膽戰。

在屋子裏待了一整天,推開房門的時候,一股寒意立刻席卷全身。打了個寒顫,想著家中幾位娘子都去了杜大人府上串門去了,留下孟星河一個人孤零零的,他無所事做,索性披上一件施雨老婆親自縫製的大衣就出了門去。

沒有吩咐馬車,孟大人隻是從府中出來,一個人沿著那條通往長安東市的道路上,像個尋常出來散心的落魄書生那般,偶爾走走停停,看著道路兩邊那隨著東風舞動的柳條,也會駐足長歎,典型的一副擔心仕途是否順利的寒門學子。

東市還是一如既往的繁華,作為長安最繁榮的街道之一,這裏的人流量是很龐大的,加之又是新年,街上可謂熱鬧之極,說唱的、賣藝的、玩雜耍的、出來踏春的、南來北往做生意的、異域商人前來貿易的,每個人都帶著不一樣的麵孔與別人打交道。嘈雜的聲音,形成了一座空前繁榮的城鎮,偶爾有幾輛豪華的馬車疾馳而過,才會讓人覺得,這裏其實是侯門深似海。

在人潮擁擠的市集上漫無目的的走著,現在什麼都不缺的孟星河突然來到一個畫攤前,他學著周圍那些買年畫裝綴房屋的買家一樣,拿起一副畫有蓬萊仙島的圖畫,笑嗬嗬問道:“這個多少銀子一副畫?”

“一顆珍珠。”回答他的是一個很動聽的女聲。說話的人還顧著和一個中年發福的商人討價還價一副精美的畫卷。自然是沒看見那個拿著那副蓬萊仙島的青衣男子。

“太便宜了。”還沒聽說過賣畫用珍珠來換,青衣男子放下手裏的畫卷,笑道:“不知道滄海上的月明那顆珍珠夠不夠哩?”話音落下,那青衣男子已經將那副蓬萊仙島的畫卷了起來,顯然他是買了這副畫。

而那先前並未注意這裏的女子,聽到那句“滄海月明”之後,手中拿著的那副精美畫卷竟然悄無聲息地從手中滑落。似乎有了那句滄海月明,那女子放佛被無邊的情緒席卷,竟然從眼角落下一滴晶瑩的淚水,滴在那落在地上的畫卷上。

她回過頭來,美的毫無一絲挑剔的臉龐上,多了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七月七日長生殿,滄海月明許長生。都說長生無煩憂,卻歎寧願到白頭。”

簡單的一首詩,簡單的一個故事,但那青衣男子聽在耳力,卻比旁人要多了一絲體會。

又是長生?看來自己猜的不錯。似乎,謎底正在一步步的解開。終於要撥開雲霧見青天了。

為了不讓自己再猜想下去,孟星河自嘲一笑,我因該是高興,還是可悲呢?望著那穿著紫色衣裙的女子,看見她呆滯地望著自己的樣子,孟大人終究說道:“帶我去見你娘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