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激辯朝堂(下)(1 / 2)

雖然孟星河答應接受考核, 但他心裏也沒底,這群老頭會不會專挑那些他平常不肯花時間去記住的曆史知識。若是等會兒問他發生在幾百年前的編年史記大事詳情,孟星河不一定能夠回答的很流利。

負責提問的老頭姓張,是秘書省一個少監,人人都叫他張少監。他在翰林院中待了不下十年的人。官職雖不大,但若論涉獵淵博廣闊,大唐朝沒有幾個人能和他比肩。見孟星河這個才來的新成員表現不算太囂張很合他胃口,張少監到沒有為難他。

將孟星河叫到辦公的地方。張老頭指著書案上的筆紙。道:“你先將桌上還沒有進行校對的《隋書》上隨便摘錄兩篇文章看看!”

這個問題簡單,不就是抄書嗎?孟星河坐在桌子前,拿起毛筆就在紙上抄了起來!

“不錯。不錯!字跡頗有東晉王右軍的風采!書法這關,你算是過了。”幾位老頭包括先前那青年李泰站在孟星河桌子周圍齊頭觀看孟星河抄書。見他寫字如龍飛鳳舞般形神精煉,沒有數十年苦工是寫不出如此筆力雄厚的行書飛白。史書修撰對書法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對孟星河的這項考核眾老頭沒有意見全部通過!

還好,隻是考寫字。毛筆字還勉強過得去的孟星河在寫完《隋書》之後,以為眾老頭對他的考核已經完成,那以後他就是個能拿起朱筆的史官。誰知道沒等孟星河放鬆警惕,等待他的第二項考核卻已經開始了。

考核官張少監將一本厚厚的書籍扔到孟星河麵前。“第二項考核,你必須在兩個時辰內將書上的內容一字不差背下來!倘若背錯了一個字,就算不過關!”

孟星河拿著書翻了幾頁,上麵都是晦澀難懂的古文,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前發生過被人記錄下來的曆史事件。大多沒有經過專業的修撰,文字肮長而拖遝,背起來難度很大。也難怪古語有雲,筆寫千秋,胸懷天下,看來要想做個合格的史官也是如此困難。

好在孟星河並不是那種憑借頭腦聰明就死記硬背的貨。花了個把時辰將整本書看了一遍,然後在紙上做了幾處重點的筆記。接下來還剩的一個時辰,孟星河幾乎沒什麼懸念就把厚厚一本書全部背下來。

他並沒有超凡的記憶,而是從小就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把書本已經玩的熟透,平常的背誦完全不在話下。隻是孟星河那變態的記憶,讓負責審核的張少監都目瞪口呆。他不但在兩個時辰內,一字不差背完一本張少監當初花了一個月才能完全記住的書本,更恐怖乃是孟星河在背誦的時候,甚至還能提出兩個連張少監都吃不準的問題。直到最後翻開書,本核實,張少監才知道此人的確是個神童,僅僅看兩遍就對一本從未學過的書能倒背如流完全掌握。不得不說,他們這些終日躲在翰林院的老史官已經不中用了,該是被年輕人取代的時候。

挑不出任何毛病,第二輪考核孟星河直接通過。這讓翰林院中四個老頭對他的好印象又增加幾分。年輕人,記憶力好,以後有什麼晦澀的史書要修撰的時候就讓孟星河去,這是幾個老頭都默認的事。

在連續考核了書法、記憶兩項之後。張少監並沒有因此放下對孟星河的考核。最後一項,隻要孟星河過關,那他就能夠擔當修撰史書的重任。

張少監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了一個字。忍!然後他什麼都沒說,隻是叫孟星河照著他寫的字抄。也沒有對孟星河提出什麼條件。就同其餘三個老頭坐在離孟星河不遠的辦公地方開始忙活手中的事情。

孟星河腦袋不笨,知道這第三項是考驗他的耐性。都說撰書枯燥,要耐得住寂寞。就憑張少監這個忍字就可以看出在翰林院工作的無趣!今天是他第一次來這裏,就當熟悉這個地方,練練字也不錯。拿起筆,孟星河就隨意在紙上寫寫畫畫。

張少監看了眼略顯輕浮的孟星河,頗為失望的搖了搖頭繼續和同仁修撰史書。先前那個和孟星河打招呼的李泰顯然也是在翰林院中任職。不過他隻負責史料的收集,並不親自捉筆。孟星河並不知道,這位仁兄當初在接受張少監考核的時候隻過了第一關。

就這樣,孟星河一直在翰林院中重複寫了七天的“忍”字!在這七天中,他和翰林院中僅有的五人都已經混的很熟。除了張中正這個少監之外,其餘三個老頭都是秘書郎,孟星河則打趣的叫他們大內秘書。而那個斯斯文文一臉儒生模樣的李泰,在閑聊的時候孟星河終於知道原來這位仁兄居然是個扮豬吃老虎的主兒,有一個當皇帝的老爹李世民,被一大群宮女侍衛伺候,卻非要好死賴活跑來翰林院做修撰史書這份無趣的差事。不過,他為人倒也實誠,並沒有什麼心思去勾心鬥角,更多目的是專研如何修撰史書,曾對孟星河豪言道,等他有資格拿起史官筆的時候,定要寫一本傳記名流青史,比做什麼王子、王爺都要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