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又看了眼名單。極為有趣道:“眾位愛卿,朕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出答案。自從朕登基以來,執掌朝政數十年間,,究竟在百姓的眼中,朕是一個明君,還是一個昏君呢。”
哄!此話一出,朝野頓時震蕩。好在這是殿試,大臣不用膽顫心驚回答,就讓這群才高中進士準備在進入朝堂為官的學子去吃這個苦頭吧。
這個問題太多刁鑽,回答不好指不定還會觸怒龍顏,九位學子皆是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誰也不敢先行回答。就算他們知道,倘若回答的精彩絕倫必定要高中狀元。但誰也不敢冒這個殺頭之險。
大殿頓時鴉雀無聲!
等了許久,也沒見一人有膽子評論李世民的功過。李世民將目光望在了大殿最末,那個幾乎看不到人的地方。
“孟星河。你來回答朕的問題!”李世民指名道姓點的就是孟星河那廝。
不過,李世民聲音落下之後,似乎沒有回音,這還真是奇怪了,居然有人敢無視聖上的話!
“孟兄!聖上叫你呢。”李龜年碰了一下身後的孟星河。心道這小子真是好大的膽子,居然能在這個時候睡著。
“嗯。哦!”孟星河突然醒來。走出隊列:“聖上是在叫我?”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心道這人居然敢在朕的朝堂上睡覺,當時連砍他的心都有了。“朕問你。依你看,朕究竟是明君,還是昏君?”
眾大臣都把目光望向孟星河。這下有好戲看了!李世民也較有興致想知道孟星河的回答,所以,在這個時候,朝堂上數十雙眼睛都是盯在孟星河身上,讓他感覺到很沉的壓力。
如此緊迫的局勢,孟星河唯有小心翼翼道:“回聖上。依草民看,聖上姑且算是一個明君。”孟星河回答的很仔細,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上麵那老頭推出去砍了。
“姑且?”李世民眉頭一皺,他還以為孟星河會大聲說他是昏君,畢竟這不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那日在大理寺後堂就被他罵過昏君二字。所以李世民都做好了打他幾十板子的準備。哪知道孟星河變臉很快。當真是不威脅他,他就不會說實話。
“講!”冷冷一個字,誰都看得出聖上的心情不好!
孟星河頓了一下,話不可以隨便亂講,否則講錯了,就沒有收回來的餘地。
“如今四海升平,民風殷實,經由隋末戰亂而顛沛流離的人民,已經在各地安家立業。大批天下寒士得以在廣廈下把酒俱歡顏。聖上造福了後世,已經是功德無量!”如今的大唐的確是國泰民安,特別在貞觀之後,長期免租減賦,得到充足的休養生息的人民已經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這無異於政治的開明,對李世民的評價也要給予充分肯定。
“還有呢?”李世民眼中有了一絲喜色。盡管這些話都聽了無數遍,但誰也不會嫌棄別人恭維自己。
“那就說說玄武門事變!”孟星河語不驚人死不休。很平常的揭開了在朝堂上誰也不會膽大到無法無天提到的問題。
這小子,真是在找死!眾大臣看待孟星河的目光如同看待死人!因為誰都知道當年發生在玄武門的事,是當今聖上最忌諱的事!
“太子殘暴、齊王不仁,聖上順天承命代為討伐,隻求太子能夠防微杜漸,以免讓天下再受戰亂萬民陷入水深火熱萬劫不複的地步。雖知,人無傷虎心,虎有傷人意。乃至當日太子和齊王暴斃在玄武門外,實在是自作孽不可活,是他們咎由自取罷了!但世上總有好事者,喜歡顛倒黑白,他們那會知道為君者胸懷天下心係萬民,為江山社稷芸芸眾生能夠富庶安定,雖受謠言譏諷,但是功是過,後人自會評論。不過,如今大唐四海升平,處處民風殷實,就算昔日三皇五帝、乃至秦皇漢武的時代,都比不上現在萬國朝拜,九州一統的初唐盛世。草民不敢妄斷聖上的豐功偉績,因為,為君之道,草民不懂,天下更無人懂,但就草民而言,聖上已經算得上千古一帝。”語畢,孟星河偷偷看了眼上麵的李世民。他將自己知道的稍加點修飾,總算拍了一次李世民的馬屁。
“還有呢?”李世民眼中完全是滿意的神色,但卻很反感孟星河張口草民閉口草民,他還真想把這個家夥貶為草民算了。自己已經將他放在朝堂上上朝,他還是草民嗎,不識時務!
還說啊?孟星河咽了咽口水:“自隋末以後,運河年久失修沉淤較重,大船幾乎不能航行阻礙了沿運河兩岸漕運的發展。眾人不知,聖上從修運河,是為連通西北和江浙一帶,促進兩地商貿往來,並沿河引渠,每逢春、夏兩季有效防止幹旱洪澇,此乃利國利民之功德。二則平定邊關戰亂,維持數年內邊疆各國的安定,在此時機,開拓西北通往西域諸國之路,沿途設立驛站行館,便於西域各國和大唐互通往來,從最初的國家建交,到現在經濟文化技術的交流,到如今萬國朝拜我大唐盛世,這些都是聖上的不世之功。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