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00章 借助輿論(1 / 2)

如果不是在這樣的場合,黃台吉早就把豪格拉到一邊訓斥了。不過看著周邊這些貝勒將領們一臉尷尬的樣子,黃台吉知道這些人也同豪格一樣有著這樣的疑惑,他轉而一想便還是為豪格及眾人解惑道。

“光憑示敵以弱當然是不夠的,若是對麵的明軍將領是個沉得住氣的,也許就不會中了我們這個計謀。

但是,對麵的明軍將領沉得住氣,難道明國國內的百姓和官員也沉得住氣嗎?自廣寧之戰後,明人就再未踏足過河西之地。當初明人重練遼西之軍,欲想恢複河西之地,卻被我國一隻地方駐守部隊所敗,這就是柳河之敗。

今日明人不管是不是趁我之不備才攻下的營口城,對於明人來說都是一場大捷。那麼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我們先派人把這個消息傳回明國,讓明國百姓知道了這場大捷,那麼這隻明軍就會成為明國的英雄。

他們既然成為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又怎麼可以在占有優勢的狀況下放棄剛剛收複的國土?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恐怕不需要我們動手,明國的百姓和官員就能把他們噴成喪權辱國的奸賊了。

所以,要想將對麵這隻明軍留下來,除了遼東的寒冷天氣之外,我們還需要明國百姓和官員的…”

黃台吉稍稍停頓了一下,斟酌了下語句之後,方才重新開口說道:“輿論,按照明國的新說法,就是輿論壓力。借助明國國內的輿論壓力,迫使這隻明軍無法在占據優勢的狀況下撤離,這就是整個計劃…”

在擊退了這一日的清軍進攻之後,按照李岩等參謀軍官的估計,清軍的火炮起碼損失了近四分之一,人員傷亡則應當不會少於六百,光是丟在城牆下的屍體就超過了300具。

孫傳庭拒絕了黃得功等明軍將領把這些屍體的首級割下送回京城炫耀功績的請求,而是讓原營口守備德山派城中的滿人收斂屍體,然後向清軍請求交換之前被遺留在路上的明軍屍體。

對於孫傳庭的這種請求,多爾袞自然是求之不得,一方麵他可以借此延緩時間;另一方麵則剛好借交換屍體的機會,了解城內的狀況和把自己這邊需要透露的消息傳入營口去。

為此他拒絕了跟著額布出來送還屍體的數十滿人想要留在城外的請求,而是要求他們重新返回營口去。多爾袞對著額布這樣說道:“對於你們被迫投降明人的苦衷,我已經理解了。不過目前的形勢不允許我們做出破壞雙方互信的舉動,你們回去之後且放寬心,汗王既然親自帶兵出征,這些明人自然是呆不了多長時間的。我估計他們在寒冬到來之前就會逃回關內去,因此你們還是先回城內去照顧好自己的家人。

我希望你們回去後告訴那些明軍,隻要他們願意撤走,不要損壞營口城的建築,我們還是可以談一談關於沈陽那些被關押的明國商人問題的。原本汗王打算親自接見你們說這些事,不過汗王從昨日起就身體不適,所以便委托我來同你們說這些…”

多爾袞不相信這些滿人個個都會守口如瓶,正如漢人中有不肯屈服的英雄好漢一般,滿人中貪生怕死的人也不少見。如果這些滿人個個都是忠於大清的,那麼他們早就應該在明軍上岸的時候就戰死了。

明人派遣他們送還清軍將士的屍體,這些滿人如何敢在他麵前流露出想要回城的心思,那豈不是坐實了通明賣清的滿奸身份麼。以滿人宗室過去的性格,恐怕這些人是永遠都不用回去見家人了。

不過現在麼,當多爾袞打發他們回去之後,恐怕很快就會有人向那些明軍告密,把他們在清軍大營中的所見所聞如實彙報,以換取明軍的信任,防止這些明軍離開時和滿人似的,把他們這些城中的滿人來個幹脆的。

多爾袞的猜測自然是不錯的,他雖然多次叮囑這些城內滿人,讓他們不要把在清軍大營中看到的景象和汗王身體不適的消息傳出去。但是當這些送還清軍屍體的滿人回到城中之後,還是有一大半的人都偷偷去見了明軍的軍官,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彙報了上去。

清軍首日攻城之後,因為傷亡慘重而導致士氣低落,黃台吉同諸將爭吵結果氣暈昏倒,暫時無法視事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明軍將領的耳中。對於這樣的消息,孫傳庭等明軍將領還是有些半信半疑。

不過隨著雙方屍體交換完成重新開戰,清軍連續幾日的進攻都是士氣低迷,甚至有幾次連營口的城牆都沒接近,進攻部隊就這麼在明軍一輪炮擊下崩潰了。清軍的這種表現,終於讓明軍的將領開始相信,清軍內部也許真的出了什麼問題,否則這些清軍士兵的士氣就不會如此低落。

而在清軍這邊,換了普通將領服飾的黃台吉,每日隻帶著幾名侍衛在戰場一角觀望攻城的進展,對於清軍的頹廢表現,不僅不以為怒,反而連連點頭稱讚,認為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為了讓明軍堅信不疑,這些進攻的清軍自然是要傷亡不小的,當然黃台吉也不會拿滿人的性命去如此浪費。多爾袞從左近搜羅來了漢人和朝鮮人,並給他們剃頭換上八旗的鎧甲衣服,然後以小股八旗將士督促上前,雖然在明軍的大炮下死傷不少,滿人卻沒什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