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14章 西域的屯田(2 / 2)

明人向西拓展的行動如果遭到了挫敗,那麼他們就有機會重新複國。如果明人拓展的很是順利,那麼原本隻是一個小國國民的葉爾羌人,起碼能夠借助明人的勢力在中亞地區獲得自己的榮譽。畢竟葉爾羌人,曾經也不過是在中亞待不下去的流民軍閥而已。

就在張獻忠站在山坡上觀察著百姓往糧倉內運糧的景象時,他的義子兼親衛孫可望騎馬跑了過來,快到他跟前時迅速的滾鞍落馬,利落的半蹲在地上向著他彙報道:“將軍,李自成又派人過來借糧食了。”

張獻忠頓時感到一陣頭大,他恨恨的說道:“他是什麼時候把糧食存在我這裏了嗎?動不動就跑來向我要糧食,搞的老子好像是替他種田的莊客一樣。回去告訴他,老子不在。”

孫可望卻不敢就這麼離開,他又不敢對正發怒的張獻忠說什麼,隻好僵立在那裏不動彈了。看著孫可望一臉為難的樣子,張獻忠這才繼續開口道:“怎麼?這次是李自成親自來了?就算他親自來,老子也是這句話,沒糧。”

孫可望見張獻忠鬆了口,馬上便接上道:“李自成倒是沒有親自來,不過他的人帶來了楊大人的手令。”

張獻忠不耐的回道:“什麼羊大人、牛大人的…你是說楊嗣昌,楊大人的手令?”

孫可望趕緊點頭道:“正是,所以兒子不敢擅自做主,跑來請義父定奪。”

張獻忠頓時對著孫可望訓斥道:“你這混賬東西,有楊大人的手令你和我說什麼李自成的使者,還不趕緊前麵帶路,不要怠慢了楊大人的使者…”

帶著楊嗣昌手令而來的卻是李自成的部下田見秀,他上一次來要3000石糧食,結果張獻忠卻隻給了他300石。大明在天山東部各地分為五路屯墾,張獻忠這一路是距離烏魯木齊最近的。隨著大明修建烏魯木齊這座城市,從內地遷移了不少工程兵之後,烏魯木齊的糧食就有些不夠吃了。

雖說因為土豆、玉米等雜糧的引入,遷居到烏魯木齊的明軍還能填飽肚子,但這畢竟不是什麼正經糧食,明軍將士吃多了還是要抱怨的,特別是遷移烏魯木齊的還有不少官吏,這些人就更不耐吃這些雜糧了。

今年屯墾的大豐收,自然刺激到了烏魯木齊的官吏將士,因此他們便想要從屯墾軍民手中借上些糧食,好好過回年。可是沒想到遇到了張獻忠這個刺頭,死活不肯借糧,這才不得已驚動了楊嗣昌下了這個手令。

拿著楊嗣昌的手令,張獻忠總算是客氣了許多。田見秀倒也沒有借題發揮,依舊保持著對於張獻忠的恭順態度,這讓張獻忠倒是看他順眼了幾分。

看過了楊嗣昌的手令,發覺上麵的糧食已經減少到了2000石,張獻忠也就沒多加糾纏,爽快的吩咐孫可望準備糧食,好給給田見秀去交差。另外還吩咐準備酒菜,算是為其接風洗塵。

張獻忠趁著部下準備酒席的時間,和田見秀打聽起了烏魯木齊的消息。田見秀倒是很好說話,一五一十的向他透露了不少新聞。

“烏魯木齊最近也沒什麼大事,真正值得上說道的,大概就是巴圖爾琿台吉於上個月終於在西麵草原上追上了楊吉兒汗,一仗俘虜了近2千哈薩克人,雖然還是讓楊吉兒汗給跑路了,不過他總算是報了此前被楊吉兒汗擊敗的恥辱。

接下來其他衛拉特首領建議同楊吉兒汗和談,以確立雙方的草場邊界,不過巴圖爾琿台吉等人卻不肯,表示要把這一仗打下去,徹底消滅這些哈薩克人。據說楊大人是支持把戰爭繼續下去的,因為衛拉特同哈薩克人的戰爭,也算是從側麵支持了我們同布哈拉汗國的作戰,使得哈薩克人無法插手這場戰爭…”

張獻忠聽後若有所思,雖然屯田看到產出很讓他有一種成就感,但是他也知道光靠屯田是無法讓他繼續高升的。因此他對於任何戰爭的消息都非常感興趣。

衛拉特人和哈薩克人之間的戰爭,大明暫時是插不上手的,最多也就是提供一些武器裝備而已。但是對於和布哈拉汗國之間的戰爭,卻實實在在是大明在主導。

於是他便對田見秀說道:“屯田所的日子安逸是安逸,就是消息太過閉塞,這和布哈拉汗國都打了兩年了,我們現在可打到什麼地方了?”

田見秀對於這一戰也是極為關係,因此不假思索的便回道:“其實今年我軍攻下費爾幹納盆地之後,就一直沒有大的動作,隻是在消化吸收費爾幹納盆地的人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