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64章 倫敦一(1 / 2)

在宋獻策惦念著在英國的庫爾纏究竟在做什麼時,庫爾纏卻正在倫敦西郊的住所內寫著自己的日記。這是一幢相當不錯的英國鄉村別墅,從他書房的窗口望去,還能眺望到遠處威斯敏斯特城堡高如利劍般的塔樓。

如果在沈陽的老友此時再見到庫爾纏時,恐怕已經很難再認出這位滿族中少有的秀才了。他不僅剪掉了自己金錢鼠尾的發型,也沒有留漢人樣式的長發,而是同崇禎一樣留了一個短發,身上則穿著近衛軍樣式的襯衣和長褲。

50出頭的他因為長期騎馬鍛煉,依舊保持著極為健康的身體,貼身的近衛軍樣式服裝也給他增添了幾分精神,讓他顯得很是英氣勃勃。

一月的倫敦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而英國式樣的石砌建築雖然看起來很華麗,但是住著可一點都不舒適。不過有著壁爐取暖,英國的上層人士倒也絲毫不會感受到什麼寒冷。

一般無事時,庫爾纏喜歡坐在壁爐前看書,或是捧著一杯熱茶或咖啡站在窗前觀看著街道上的行人。當然,在這個時節外麵隻有連綿不絕的凍雨和偶爾行色匆匆的馬車經過。

和中國不同,甚至和歐洲大陸的國家也不同,英王和貴族們並不喜歡居住在倫敦城內,而是選擇在城市西麵的泰晤士河邊修建了一座城堡,把宮廷保衛了起來。在這座城堡內,不僅有著國王的宮廷,也有著教堂和議會,整個英國的頭腦都位於其間。

在倫敦待久了之後,庫爾纏很快就明白了王室和貴族為什麼不待見倫敦城。這座城市簡直就是一個露天的垃圾堆,倫敦市民往街道上丟棄的可不僅僅是一點廚房垃圾。在倫敦城內行走,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腳下踩的究竟是屎尿還是爛泥。

所以倫敦的上層人士出門時,總要在自己的鞋子外麵再穿上一雙木套鞋。這也是為什麼大明生產的橡膠雨衣和橡膠長靴在倫敦這麼受歡迎,雨衣可以抵擋頭頂的突然襲擊,而長靴則能隔絕這些汙穢,且容易清洗。

不過和這些肮髒的生活相比,更讓人恐懼的是城市內因為衛生問題不斷爆發的瘟疫,平均每三年就要爆發一次。

於是遠離城市,居住在森林和清澈小河環繞的鄉間,也就成為了王室和貴族們提高自己生活品質的好辦法。

但是隨著倫敦人口的不斷擴張,僅僅花了40年時間,倫敦的人口就增長了一倍,現在已經突破了40萬人。於是曾經是王室和貴族們的世外桃源的城市西郊,也終於成為了倫敦第五大城區法靈頓區。

當然,能夠居住在這裏的人非富則貴,最起碼也是一個出色的職業者。因此和城內擁擠的街道不同,這裏大多是獨立的花園建築,並且有著自家的水井。

不過對於庫爾纏來說,英國人的生活習慣也還是太過糟糕了,甚至比不上那些居住在深山野林裏的生女真人。起碼那些生女真人尿急了,也不會想著在壁爐裏解決,更是和他在北京的生活難以相提並論。

他之所以要減去鞭子換上現在的服裝,說到底也是被英國的公共衛生環境給逼迫的。滿人的衣服他不能穿,漢人的衣服在這裏根本穿不了,他又無法像那些英國貴族學習穿著,便隻能穿崇禎設計的軍服了。

老實說,庫爾纏幾乎剛到倫敦就想回國了,但他也知道這是一種奢望。以他的性子,在北京恐怕更為煎熬,不是生活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他雖然喜歡漢人的文化,但卻並不想幫助漢人的皇帝對付自己的族人。不過崇禎待他卻又是相當的禮遇,並沒有拿他當成階下囚看待,還常常以漢滿和諧的名義召問於他。庫爾纏雖然忠誠於愛新覺羅氏,但是他心中並不認為努爾哈赤滅絕漢人的政策是對的,否則他也不會勸說黃台吉穿戴漢服,以消除滿漢之間締結下的仇恨了。

因此皇帝將他遣來歐洲,對他來說確實是一種解放了。但問題就在於,他完全不明白自己來這個地方究竟要做什麼,皇帝交代他的任務實在是太寬泛了,維護中英兩國的友誼,但盡量多觀察少幹涉英國的內政。

原本作為他副手的宋獻策和張國紀,幾乎就沒有來過英國,一個在荷蘭,一個在巴黎,各自忙碌著自己的事務,這讓他想要找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至於英國這邊,英王查理一世很少召見於他。在蘇格蘭人起義之後,這位英國國王除了每次派人通知要對大明的貨物加稅之外,更是不願意和他見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