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46章 印度大陸七(2 / 2)

至於另外一些人則覺得,大明的力量剛剛出現在印度洋不久,我們現在連站都沒有站穩,就已經得到了加爾各答和大半個錫蘭島。相比起我們在印度洋的能力相比,我們吃的未免有些太多了。

如今這兩地還沒有消化掉,又打算去接手葡萄牙人在印度大陸上百年的經營,這不是:‘即平隴,複望蜀’嗎。人心如此不足,恐有蛇吞象之厄啊。

我自己是這麼看的,陛下委我以印度總督的重任,我一直都是戰戰兢兢,唯恐自己能力不足,到時辜負了陛下的重托。

現在我們在印度洋的開局如此之順利,難道不應該以穩妥起見嗎?隻要我們在加爾各答和錫蘭島紮下根來,我相信印度大陸終將有我大明的一席之地。

隻是下麵的將士們如此興奮踴躍,我又擔心就此回絕了果阿方麵的出兵邀請,會讓將士們心生抱怨,傷害了總督府的聲望。所以我今天邀請王叔和李中校商議,就是想聽聽你們對於此事的見解。”

在唐王期盼的眼神注視下,蜀王終於不得不開口說道:“難道就不能派人回去,問一問陛下的意見嗎?不管怎麼說,這事也是涉及到陛下後宮的家事,我們恐怕不能提陛下做這個主吧。”

聽到蜀王推卸責任的話語,唐王聽了頓時有些泄氣,他不得不回道:“派回國內的信使已經出發了,但是等陛下的決定返回來,估計都要半年之後的事了,我擔心果阿內部恐怕撐不住這麼久。所以,有些決定還是應該由總督府下決心啊。”

蜀王聽後,終於無可奈何的斟酌說道:“那麼就我個人的想法,我覺得穩妥一點還是正確的。我們總要先保住手上有的,然後才能去想別人手裏的,要是連自己手裏的東西都保不住,想別人手裏的東西又有什麼意義呢?說不好就是為他人做嫁妝啊。

另外,我們這次前來印度大陸,目的是想要和莫臥兒皇帝結盟,然後一起對付布哈拉人的。現在插手果阿的政局,會不會引起莫臥兒皇帝的不滿,從而讓我們出使的任務失敗呢?”

唐王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他聽的出來,這位王叔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雖然和他的立場並不完全一致,但倒是和他想要求穩的心思是不謀而合的。

不過比起王叔的意見,他更在意另一位還在思考的軍官的意見。和蜀王相比,這位才是皇帝真正的心腹,他所表達的意見也更合乎於皇帝的心意。

唐王固然有著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卻也並不願意做出違背了皇帝意願的選擇。因為他很清楚,自己能夠有機會坐到這個位置上,全賴於皇帝對於自己的信賴。事實上朝堂上的大臣們並不願意看到,一位宗室出鎮一方,哪怕是遠離國內的地方。

因為這意味著國初被打壓下去的宗室力量再次有了興起的機會,事實上各地宗室之所以能夠忍受被皇帝奪去土地和經濟上的特權,正是因為看到了他和靖江王、福王世子獲得了被皇帝啟用的信號。

大明的宗室也許有許多為非作歹之輩,也有許多愚笨無知之人,但同樣也不缺乏想要過上正常人生活的人。什麼是正常人的生活,除了能夠經商、讀書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外,自然也包括入仕。

說到底,大家身上流著的都是太祖的血脈,就算不讓他們坐一坐北京城內的那把龍椅,好歹也讓他們滿足一下治理國家的權力癮頭吧。如果皇帝能夠在政治和生活上放開對於宗室的限製,那麼他們倒也是能夠忍受損失一些經濟上的利益的,反正日後還是有機會再賺回來的。

不過對於文官們來說,大明的政治權力本就已經不夠分了,他們甚至連武臣的職權都想代勞,更何況是分給這些本就身份特殊的宗室們。因此文官們對於唐王、靖江王、福王世子的動向可是盯得很緊,一個個摩拳擦掌的想要把這幾個宗室表率給趕下台去。

哪怕是貴為藩王,唐王能夠依靠的也隻能是皇帝一人,至於那些宗室們最多也就在一邊替他呐喊,想要為他去同文官們爭吵辯解,那是想也別想了。所以,始終和皇帝保持一致,正是唐王保護自己的不二法門。

因此,他自然更為尊重李佑的想法了。在兩位殿下的注視下,李佑終於開口說道:“我的想法麼?我覺得現在手上的信息還是太少了一些,比如英國人對於荷蘭人同葡萄牙人之間的戰爭,究竟是持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