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的外牆還是木柵欄加填土,隻能對付一下拿著冷兵器的盜賊,麵對裝了火炮的軍艦估計一炮就射穿了。城市內部的布局雖然還算不錯,但是街道又太寬太直,完全不利於守軍防守。如果遇到強敵從海上攻來,大約也隻能依靠城市北部高地上的幾幢建築相互支援防守了。
至於這座城市中的人口數量,雖然已經有了數千居民,但是明人的比例還不到20%,雖然和其他各國的人口相當,但遠少於當地人。在李定國看來,這也是一個相當不安定的因素。
兜兜轉轉了兩、三天後,不大的仰光城就被他走遍了,隻是李定國光顧著衡量仰光的軍事防禦能力,都不記得這座城市究竟有什麼特產了。
而在鄭森的眼中,仰光卻是另外一個樣子,這裏的本地人雖多,但是信奉伊斯蘭的阿拉幹人同信奉佛教的緬人、孟人卻是完全格格不入,絲毫看不出雙方曾經身處於一國的曆史。而且從南洋一路行來,他還是第一次遇到了一座非穆斯林宗教信徒占據了多數地位的城市,這讓他頗為驚訝。
除了這座城市的宗教狀況之外,鄭森最為關注的事情,還是這座城市內的商業情況。雖然這個季節似乎並不利於海外商船前來貿易,但仰光城內的商鋪卻依然是琳琅滿目的掛著來自印度洋各地的特產。
鄭森雖然隻是走馬觀花的逛了逛,但是他也發現此地的商品種類也不比馬六甲城少多少,隻不過來自大明的商品總算是少於了總數的一半,在馬六甲城以東則不會少於六成。數量排名第二的是來自印度大陸的商品,其次才是緬甸本土出產的商品,最後則是來自南洋和歐洲的一些商品。
不管是李定國還是鄭森,在他們逛過了這座城市之後,都下意識的認定了,仰光實是馬六甲城以西第一要點。歐洲人或印度人想要進窺馬六甲海峽,那麼就必須先獲得仰光,並在此獲得後勤上的資源。同樣,大明想要越過馬六甲海峽,向印度洋方向發揮影響力,那麼仰光也是一處最為要緊的支撐點。
大明能夠先占住此地,設立總督府以管轄下緬甸地區,這的確是一樁幸運之事。至於他們上岸後聽說的,總督府同孟族首領之間爆發的小小衝突,兩人都是沒有往心裏去。如果大明的將軍們在海外還要當好好先生的話,那麼這座仰光城也許根本就建立不起來。那麼他們這隻經曆了暴風雨的艦隊抵達仰光時,能否修繕船隻補給水糧,就要仰人鼻息了。把大明將士的性命交到別人的手上,這無疑是對大明將士最大的不負責任。
在這些年輕軍官們四處閑逛時,作為此次出使的實際負責人,使團副手李佑中校也沒有閑著。這幾天在岸上,他主要還是同蘇越及王嘉胤進行了交流,向兩人了解緬甸周邊的形勢、印度方麵的形勢和唐王領導的印度總督府的動向,還有一些地理人文狀況。和他手上擁有的資料相比,顯然這兩人手上的資料要更多一些,也更新一些。
當天氣終於開始放晴,這隻大明艦隊終於繼續登上自己的旅程時,艦隊的規模幾乎增長了一倍。原本滯留在仰光的一些商船,聽說這隻大明艦隊將要繼續北上前往印度大陸之後,便紛紛請求和艦隊一起通行。
畢竟在北麵的孟加拉灣地區,現在可是海盜的樂園。不過隨著大明勢力的湧入,這一地區的海盜已經不敢再擅自攻擊掛著日月星辰旗幟的商船了。而現在這隻準備北上的大明艦隊,除了四艘商船之外,還有二艘軍艦護航,跟著它們北上顯然就更安全了。
李佑和艦隊司令商議了一下之後,決定允許這些商船跟上艦隊,但也警告了這些船主,遇到海盜時不得擅自逃亡,否則將會被視為海盜的內應而被軍艦攻擊。
也許是在安達曼海已經甩掉了壞運氣,接下來的航程中,艦隊還是相當順利的。除了遇到一兩天蒙蒙細雨外,大多數時候都是西風微微吹拂的晴朗日子。船隊在吉大港停留了二天,便沿著孟加拉灣那一望無際的紅樹林向著西麵的印度大陸繼續行駛而去。
經過了四天的航行之後,紅樹林的盡頭終於出現了一個看不到盡頭的大湖,這裏便是胡格利河的入海口,一個狀如喇叭口的大河口。進入這條河上行約160公裏,就是胡格利港。在胡格利港下遊10公裏處的對岸,由卡利卡塔、蘇多努蒂和革賓達普爾三個村子圍繞起來的地區,就是莫臥兒皇帝贈送給大明的土地,也即是被稱為加爾各答的新建港口和貿易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