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36章 正在改變的世界一(1 / 2)

當王嘉胤在會議中走神時,一個緬甸孟族首領怒氣衝衝的叫嚷聲,終於把他拉回到了現實世界中。麵無表情的王嘉胤很快就從一旁的通譯那邊聽明白了,這位小首領的憤怒是為了什麼。

從去年10月開始的對緬甸東籲王朝發起的戰爭,聯軍這方除了明軍、南掌、暹羅及歐洲殖民者這些外來者外,緬甸內部參與聯軍這方的主要是西麵的阿拉幹人和南方的孟族,還有便是靠近雲南邊境的一些部族。

主要活動範圍靠近吉大港地區的阿拉幹人,隨著上一代賢王的去世,國內正處於各方部族首領爭奪權力的衰退期。因此雖然參加了聯軍卻並沒有再要求更多的利益,甚至於此前他們從東籲王朝奪去的下緬甸部分地區,此時也在明人、英人的挑唆下日趨向著一個獨立邦國的方向發展著。

而至於靠近雲南邊境的木邦、孟艮、蠻莫三地部族,在看到明國再次強勢起來之後,便迅速倒向了從前的老宗主國-明國。雖然大明朝廷此次並沒有恢複三地宣慰司的地位,但卻把三地和緬甸相鄰的一部分地區劃成了東緬撣人自治領,從緬甸王國獨立了出來。

於是緬甸王國現在就變成了,以阿瓦城為中心的東籲王朝和以勃固中心的孟族聯盟相對峙的局麵。

他隆王雖然算是東籲王朝中少數較有能力和想法的君主,在平定了王位爭奪戰爭引起的內亂後,他先是擯棄了對外擴張的國策,致力於國內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分配土地給無地農民,以先求得國內社會的穩定。

但是他雖有勵精圖治的舉動,可東籲王朝在之前的對外戰爭和內戰中損失了大量人口和財富,令國內貴族和以孟族為代表的部族勢力做大,使得他不得不遷都到中部的阿瓦。再加上相鄰的大明開始轉換國策,開始向外擴張勢力,於是更引起了緬甸內部政治形勢的激烈變化。

這才爆發了這場,由明國帶頭的聯軍對緬甸王國的征討。應該來說,除了明軍、南掌、暹羅和孟族的軍隊外,其他人在這場戰爭中更像是來渾水摸魚的。不過聯軍的力量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隆王手中握有的力量,因此在東西兩個戰場聯軍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而就在他隆王困守阿瓦孤城,差不多已經無力回天的時候,聯軍這邊卻突然停下了腳步,提出要同他隆王議和了。

暹羅和孟族的將領們,其實是堅決反對議和的。暹羅是想要徹底消滅東籲王朝這個世仇不給它翻身的機會,甚至還想借機把手伸入緬甸境內。而孟族人則想著取而代之,把整個緬甸王國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過指揮這場戰爭的大明雲貴總督洪承疇根本沒和他們討論的意思,直接繞過了聯軍西方麵軍和阿瓦的他隆王達成了一個協定,便撤離東麵的戰場,從而在事實上確立了停戰。

而失去了聯軍,主要是明國的後勤支持,暹羅軍也不敢深入到緬甸中部去攻打阿瓦城,天知道那些孟族人會不會切斷了他們的後勤,讓他們同他隆王拚個你死我亡。這個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險惡,像大明這樣的天朝上國都開始不講究起來了,他們自然是不敢把自己的後路托付給緬甸人的。

在暹羅人也轉變了口風之後,孤掌難鳴的孟族人不得不接受了和談。隻不過這些孟族人今天才發現,這個皇帝陛下批準的和平協定和他們之前認可的那份和平協定出入有些大。

在今天宣布的這份協議中,緬甸王國一分為二,分為上緬甸和下緬甸兩部分。不過要把阿瓦西麵的一部分地區同木邦、孟艮、蠻莫三地獨立出去,承認這些地區歸屬於大明所有。另外對於緬甸北部密支那-枯門嶺-巴特開山一線以北的野人山地區,此地此前並不歸屬於任何國家和地區,現在也確認為大明所有。

協議到這裏,孟族人還是能夠接受。但是接下來對於聯軍各方的割地賠款,加上對於參加了西方麵軍的明軍有功將士的土地封賞,就讓孟族人感到憤怒了。在將要獲得對他隆王全勝的時候,孟族人不得不接受了和平,在他們看來聯軍就應該在其他地方給他們做出補償才行,比如讓他隆王割讓一大片土地出來,並賠償給他們大量的金錢。

但是在協議中,雖然孟族人在阿瓦地區獲得了幾片飛地,還是相當不錯的良田。但是這些飛地無一例外的遠離孟族人的地盤,處於東籲王朝的重重包圍之下。也就是說,孟族人也許可以從這些土地上獲得一些經濟利益,但是一旦雙方重新開戰,這些土地就會重新落入東籲王朝的手中,這不等於是給對方送去了一批人質麼。

而更讓他們感到憤怒的是,對於聯軍各方的割地,居然還有不少是原本屬於孟族的土地。而對於聯軍各方的賠款,也並不是東籲王朝獨立承擔,而是上緬甸承擔70%賠款,下緬甸承擔30%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