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33章 鄭家(2 / 2)

這位被皇帝奪去英國公繼承權,趕往海外的英國公嫡脈,雖然之後獲得了皇帝的諒解,重新啟用為了管理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及婆羅洲島等地的馬來總督,不過終究還是沒能獲準回到皇帝身邊。

這一次他之所以出現在鄭芝龍的船上,實是因為身體不適,已經難以在南洋繼續生活下去,這才跟著船隊返回的。

不過就連鄭芝龍這等不習醫術的人都看得出來,張之極的身體應該是很難康複了。而對於張之極留下的馬來總督空缺,也真是讓人蠢蠢欲動啊。

作為大明最頂級的勳貴,馬來總督的權力,英國公府還是不怎麼看的上的,不過這一位置每年帶來的巨大收益,則是連英國公府也是難以放棄的。

可是英國公府想要繼續霸占住馬來總督這個位子,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畢竟像張之極這樣有分量、有能力的英國公嫡脈跑來海外,完全是出於意外。在張之極返回國內養病之後,英國公府應該是派不出這樣有分量的人物坐鎮海外了。

於是很自然的,英國公府就和鄭氏聯合上了。張之極承諾,將會讓暫時代理自己的馬六甲都督鄭彩接替自己的位子,而鄭芝龍則保證英國公府在南洋地區的利益不會受到任何衝擊。鄭家除了在南洋擴大了利益之外,也算是在朝中獲得了一個奧援。

對於這樣良好的開局,鄭芝龍還是覺得心情舒暢的,因此在送張之極登上了前往南京的列車之後,他很快就帶著三分之一的艦隊船隻北上,想要盡快趕回北京向皇帝覆命去了。當然在座艦駛出長江口轉向北方時,站在甲板上的他也不由向南方無邊無際的海麵望了過去,頗有些擔心自己那跟隨大明使團出訪莫臥兒王朝的長子,能夠安全的完成他第一次的遠航了。

正被鄭芝龍掛念著的海軍見習軍官鄭森,此時正作為實習艦明武號的值日軍官,指揮著船上的水手操縱著船隻,慢慢離開馬六甲城的港口碼頭,和出訪莫臥兒王朝的艦隊彙合在一起,看著不斷在視野中倒退而去的碼頭和人群,鄭森還是莫名的出現了幾許惆悵。

他總覺得一旦離開了馬六甲城,穿過了海峽進入到印度洋之後,就好像真正離開了家園一般,讓他心中生起了一些不舍。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位大明海盜王的長子,缺乏一種天生的樂觀精神,倒是很有一些日本人傷春悲秋的個性和大陸民族所具有的家園意識。

所以,他不能同他的叔叔那樣,聽到有前往海外的任務,就立刻躍躍欲試了起來,試圖尋找某種未知的滿足感。對於鄭森來說,前往一個陌生的地區,總是讓他有些精神緊張,也讓他越發思念起自己的家人。

雖然眼下大明在印度洋地區也算是建立了不少殖民點,但是對於鄭森來說,遠離了最後一個有著親人居住的地方-馬六甲城,就真正算是離開了熟悉的家園了。

和中國近海渾濁的黃色海水相比,南洋-馬六甲海麵的海水有著一種驚心動魄的澄清之藍,在這樣的海麵上映照著天空上的白雲,有時候真的很難讓人分清,船隻到底是行駛在海麵上,還是飛翔在天空之中。

這樣的美景對於初次出海的大明使團成員來說,永遠是看不夠的風景。隻是大海並不是那麼一直都是安靜柔美的,當風浪來臨時,海洋莫測狂暴的一麵也就顯露了出來。

對於小時一直居住在海邊的鄭森來說,他已經習慣了大海這種莫測多變的性格。但是對於某些生長於內地的人員來說,大海的這種性格未免就有些太不討人喜歡了。比如某個陝西土包子出身的陸軍軍官學員,就把大海比作了被丈夫拋棄了的半老徐娘,所以性格才會變得這麼扭曲。

這種對於大海的不敬,對於普遍有著媽祖崇拜的船員和海軍學員來說,都是一個不怎麼討人喜歡的下流笑話。因此雙方之間曾經爆發過幾次小小的衝突,雖然在陸地上陸軍學員們占據了上風,但是在船上他們可是吃了不小的虧,隻不過這種衝突還保持在拳頭肉搏的基礎上,所以雙方的矛盾隻是保持在了相互厭惡的程度。

在這種小團體的衝突中,很快也就出現了小團體的帶頭人。海軍學員們的領袖,自然是家世良好的鄭森,至於陸軍那邊則是比鄭森稍稍年長的李定國。和從小在死人堆裏掙紮出來的李定國相比,鄭森在打架中顯露出來的勇氣還是有些不足的,因此兩人之間雖然不能說是勢不兩立,但也隱隱有著水火不容的感覺。

當鄭森的目光從遠處的碼頭轉移到甲板另一頭站立的李定國等人時,心中方才萌發的那點思鄉之情頓時化成了烏有,板著臉轉頭對著身邊的水手堅定的下令道:“升起主桅的風帆,二分之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