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30章 附驥尾(2 / 2)

所以臣請陛下重申聖人之訓,一曰尊王攘夷,二曰大一統,三曰大同世界…”

原本有些不耐煩起來的的朱由檢,突然就變的慎重起來了,他揚手打斷了張溥的話語說道:“張先生可否先解釋一下,何謂尊王攘夷?”

張溥一直緊繃的身體,此刻終於放鬆了下來,他毫不遲疑的說道:“臣聞陛下曾經在燕京大學對學生們說過,所謂華夏者不僅僅指中國,隻要願意接受我中華文明的禮儀、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那麼皆可為華夏之一員,此所謂由夷變夏是也。

所以,願意拜祭三皇五帝和自己祖宗的蒙古、朝鮮、日本、越南等海內外土邦小國,都可視為我華夏之一部分。

不過我華夏之正溯在我中國,而所謂中國者,上啟夏商周之禮儀,下承秦漢之製度,我皇明即為今日之中國,故華夏之長也即是我皇明也。

尊王攘夷者,即華夏各大小邦國皆應受我皇明之製,外攘諸夷,內伐不臣。朝廷推出這一係列改革新政,正是為了規正天下的華夷之分,為諸夏抗擊外夷,以保中國是也。若有人因為一點小小的私心,而阻撓尊王攘夷大業者,既是背棄了先聖所著的春秋大義,即為今日之亂臣賊子也…”

張溥隻是輕輕一點,朱由檢便明白了對方想要做什麼了。過去這十餘年來,他雖然勉強將改革和大同世界的理想聯係在了一起,但是朝廷推動的改革政策實在是和夫子之道背道而馳,甚至於新學都開始排斥其朱熹這位聖人所創建起來的理學了。

於是大明的讀書人也就開始思想混亂起來了,他們一邊意識到現行的改革對大明的確是有好處的,但在另一麵他們又覺得改革的方向和四書五經講述的道理完全格格不入。這就讓不少人開始懷疑,沿著這條改革道路走下去,大明是否能夠通向大同世界了。

當改革從表麵深入到整個社會的內裏架構時,整個社會對於改革的討論也就日趨激烈了。此時的大明畢竟不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清末,他們看不到工業革命所創造的西方列強們有多麼強大。相反的是,大明現在在亞洲就是最大的列強。

而唯一一個有能力威脅到大明國家安全的清國,現在還在埋頭學習著大明的一切。既然大明的今天已經足夠強大了,大明的讀書人又有什麼理由拋棄過去所熟悉的一切,而去擁抱一個尚未升起的新時代。

可以說,崇禎所推動的這場社會變革,一開始就是存在著先天不足的,不僅僅在於大明的百姓沒有準備好,大明的精英在思想上也沒能完成最後的一躍。之所以崇禎能夠把改革堅持到現在,實在是因為明末的天災人禍太多,使得熟悉舊時代的官僚集團們難以用舊的方法去抵抗,最後不得不向堅定要進行變革的皇帝屈服。

原本朱由檢在這個問題上,隻有蒙頭建設學校,等待新時代的知識精英數量蓋過了那些保守的舊知識精英的數量,或是等待那些舊知識精英們死去,才能奪回在思想上的話語權力,從而贏得最終的勝利。

不過現在麼,張溥以尊王攘夷、大一統這兩步,終於把懸掛在半空上的大同世界給接到了地麵上。由是,改革派在思想上也可以提前爭取到一部分讀書人的力量了,這當然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想到此處,朱由檢看向張溥的目光就變得柔和多了。是啊,眼前這個人也許在政治上是一個投機者,否則就不會跑來向他獻出這樣的理論。不過起碼對方還是一個有理想的投機者,朱由檢並不介意收下張溥對自己的投誠。

“咳,咳。”朱由檢咳嗽著打斷了張溥的解說,接著平靜的說道:“這地方的灰塵可真夠多的,天如先生,咱們還是找個安靜點的地方坐下來,慢慢說吧。其實今天我也沒什麼重要的事。”

朱由檢隨即轉頭向呂琦看了一眼,對方立刻理解了皇帝的意思,馬上出聲說道:“臣知道,附近倒是有間安靜的茶樓,要不臣安排人去租下一間院子,讓陛下和張先生去休息下可好?”

朱由檢點了點頭,“也好,不過不要過於聲張了,盡量安靜一些。”吩咐了呂琦之後,他又看向張溥微笑著說道:“天如先生,我們一起下去吧。”

張溥拱手行禮,坦然的回道:“還請陛下先行,臣願附驥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