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24章 夢想四(1 / 2)

坐在左側最下手的範雲昇,此刻已經全然忘記了越來越熱辣的陽光照射在身上的不適感,一時神采飛揚的聽著張溥對著各位董事會成員的說服。

在他看來,張溥今日表現的越是出色,那麼作為引薦他同董事會成員會麵的負責人,今後他就能在董事會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對於範雲昇這樣正年富力強的商人來說,正是追逐財富和權力正當時的年紀。而作為一個帶著家族從地方上的豪商到占據了四海貿易公司19人董事會一席之地的傑出商人,範雲昇並不缺乏欲望和才能,隻不過這個時代對於商人的限製還是太多,讓他隻能寄希望於從張溥這樣的士大夫身上打開缺口。

從今天的會麵來看,張溥的才能不僅比他兄弟和許心素在信中的評價更高,更是突破了他所預估的上限,這當然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

而對於站在堂屋中間的張溥而言,這些四海貿易公司董事們聽了他的分析之後啞然無語的表現,這便讓他抓到了說服這些董事們的節奏。果然就如他所設想的那樣,在足夠的利益麵前,商人終究是經不起引誘的。

雖說掌握四海貿易公司真正的權力者是那些尚未出現在此地的董事們,但即便是那些董事們也不可能把所有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一些日常的、不重要的權力自然也就落在了這十三位董事身上。

這個世界上也許的確有著淡泊名利的人,但是大部分這麼標榜自己的,不是沽名賣直,便是沒有品嚐過真正權力的味道。

比如張溥自己昔日名滿天下,召集南方各地名士組建複社時,各地連他麵都沒見過的讀書人,因其一言或一紙書信,就為之四處奔走,從來不會說個不字。而豪商巨賈捧著金銀候於門外,隻是唯恐他不收,能夠讓他問一問名字,就已經欣喜若狂,四處奔走相告了。

今日為天下讀書人敬仰,被皇帝親口稱讚為日後國家之柱石的夏允彝,昔日也不過是他身邊的一位士人陪襯罷了。正因為張溥曾經品嚐過這樣的權力的味道,所以他才格外不能忍受在海外默默枯寂而結束的人生。

以己度人,他這樣的正人君子都不能容忍成為被權力中樞排斥的局外人。這些見利忘義的商賈們,又怎麼可能放下他們現在手中握有的權力呢?今日四海貿易公司之所以享有著巨大的權力,乃是在於這間公司名下所控製的龐大產業和海量財富,而這一切又來自於公司股東把自己的財富心甘情願的投入在這間公司內。

這些股東這麼做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公司能夠回報他們超高的股息。一旦公司的回報無法滿足股東們的預期,這些股東自然就會抽回自己的本金。而失去了股東們的支持,四海貿易公司還能保持住眼下的大好局麵嗎?一旦公司的經營狀況開始惡化,作為這間公司的董事們自然也就失去了,眼下炙手可熱的地位。

若是這些商人未曾享受過過去的地位,他們也許還會接受再次回到普通商人的地位,那是區區一名小吏都能對他們呼來喝去的生活。但是既然他們已經享受過了,能夠同王公貴族們平等對話的地位,那麼他們怎麼可能再回去過那樣的生活。

因此張溥斷定,比起內務府派出的董事會代表們,這些普通董事們更為在意公司的經營狀況,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了他們的地位能否繼續保持。而一旦抓住了這些董事們的心理,那麼接下來就不是他對這些董事們有所請求,而是這些董事們有求於自己了。

在今日的大明,哪怕已經開展了十餘年的改革,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這些掌握著巨大財富的商人想要幹涉政治的話,依然是要為社會各階層群起而攻之的,即便有皇帝的支持也是無用。

因此商人們想要在政治上發出聲音,就必須獲得皇帝的首肯和士大夫的支持。而張溥今日同這些董事們會麵,就是打算給他們一個在自己身上下注的機會。隻不過張溥並沒有放下身段向他們懇求,而是讓這些董事們看清了自己的困境,從而向他請求幫助。

能夠從數千股東中脫穎而出,成為19名董事之一,顯然在座的都沒有愚蠢之人。因此聽完了張溥替四海公司未來做出的分析和前進道路之後,大家在震驚之後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對方要和他們談的正題是什麼了。

將他們手中的資源投資到張溥這樣的士大夫精英身上不是不可以,甚至可以說今後成功的話,回報率一定不低。但是對方擺出的姿態實在是過於強硬了一些,這令不少董事感覺今後未必能夠控製住對方,這樣自己的投資有可能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