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14章 沈陽的變化(2 / 2)

可是在努爾哈赤統一遼東女真各部,擊敗了東亞最強大的霸主明國,從而定基立國之後。統一的女真人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憑借著後金一次又一次的擊敗周邊鄰國的軍事勝利,這個新興的民族開始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地位置於其他各民族之上。

這種空前的自豪感雖然加強了滿人內部的凝聚力,並激發了滿人向外開拓勢力的自信心,但也無疑增長了滿人的自負,讓那些從未經曆過建國前顛沛流離生活的年輕滿人忘卻了,本民族弱小時的謙卑,使得他們盲目的相信了本民族一切都是最好的,也是獨特的,這也是為什麼努爾哈赤大汗能夠連續擊敗朝鮮、蒙古、明國而立國的根基。

應該來說,年輕滿人的這種自負,是愛新覺羅家樂於見到的。因為這種思想在年輕滿人中的流行,不僅可以洗白當初愛新覺羅家在統一女真諸部中使用的一些血腥手段,也能夠進一步消滅滿人中的部族意識,從而團結在以愛新覺羅家為核心的滿洲八旗體製周圍,讓滿洲這個新民族變的更為團結。

而且,年輕滿人對於明國、蒙古文化的不屑一顧,也確保了大清這個新興國家和蒙古、明國作戰時,內部不會出現太多的投降主義者。當然,這也是要建築在大清對外戰爭保持著大部分勝利的狀態下的。要是每戰必敗,也不會有人覺得當一個大清國人是多麼光榮的事了。

不過對於今天的大清麼,年輕滿人的這種自負就變的有些不合時宜了。義州、營口的連續挫敗,已經引起了包括黃台吉在內的滿洲親貴的注意,他們認識到明軍這些年的變革的確是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使得明軍不但敢於在野外同清軍接戰,而且打的還很有章法。

如果說義州失利是戰略調度上出現了問題,使得義州的正藍旗陷入了明軍主力的包圍,從而變成一隻孤軍而失敗。那麼營口的失利,經過黃台吉在內等滿洲親貴的複盤,認為自己這方出現的失誤隻能算是常規失誤,明軍之所以能夠突破清軍的攔截返回營口,並順利帶著營口百姓離去,實際上是證明了,對方的確有在野外和清軍對戰的能力。

這種結論雖然讓這些滿洲親貴難以接受,可他們也不能無視這樣的現實。畢竟這些人大多經曆過建國時同大明的曆次戰爭,知道什麼叫實事求是。承認明軍開始強大並不算什麼,隻要找到如何消滅這樣強大軍隊的辦法就可以了。可若是為了滿洲八旗的自尊心,否認明軍的強大,那麼在將來的戰場上他們還是要吃苦頭的。

不過黃台吉等人雖然認可了明國近衛軍的強大,但也無意在國內宣傳明軍的戰力變化,以防止民心士氣出現不利於自己的變化。於是上層人士心知肚明,明軍已經不再是過去他們隨意欺淩的那隻軍隊了,但是對於年輕的滿人來說,他們還是沉浸在“滿人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之中。

因此,在八旗演武這麼神聖的場合下,居然不演示騎射,反而跑出這麼一隊火槍兵來,這實在是讓某些年輕滿人感到了不快,這不就是等於承認,滿人的騎射功夫不及明人的火槍了麼。

當然這些年輕的滿人大約是忘記了,努爾哈赤賴以成名的戰術乃是重甲步戰,而這又是學的明軍對付遼東土蠻的戰術。也隻是在後金同科爾沁部結盟,獲得了穩定的馬匹來源之後,滿人才開始重視騎兵戰術。

而黃台吉公然宣揚騎射為滿人之本,事實上也是有著自己的政治考量,以表示滿洲和蒙古乃是同源近支,以獲得蒙古人更多的認同感。當然對於實用主義者的黃台吉來說,在明軍在營口戰場上展現了火器的威力之後,他也就毫不遲疑的開始效仿明軍建立清軍的全火器營了。

在這樣一個時代,保衛民族自豪感的從來不是什麼文化習俗,而是真正強大的武力。在這一點上,黃台吉這一代的滿洲精英們,顯然比他們周邊的民族看的更為確切一些。隻要能夠保證滿人的武力能夠繼續壓製周邊各國,黃台吉顯然是不會去計較,使用火器是否有違滿人之本了。

由是在一些年輕滿人竊竊私語的時候,黃台吉看這隻火器部隊的演武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甚至還在演武結束之後,把教練這隻部隊的主官叫上了觀禮台,當眾大大的獎賞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