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公卿們和政仁討論對策的時候,吉川幸助也在二條城內同江戶幕府駐京都的代表達成了協議。過去被視為德川氏在京都武力象征的二條城,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空蕩蕩的大宅子。因為被迫和大阪方麵達成了協議,江戶不得不從京都撤離了大量人員,把京都的治安權力交還給了朝廷,這也使得二條城的許多地方因為缺乏人手照料而被迫封存了。
會津騷動中,會津藩和大阪師團發生的局部衝突,以會津藩慘敗而告終。這場衝突不僅使得江戶幕府臉麵大失,也令德川家光意識到距離大阪不到2日路程的京都,實際上就在大阪幕府的控製之下,隻要大阪幕府願意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京都的控製權力。
既然無法同大阪幕府爭奪對於京都的控製權力,那麼就必須限製大阪幕府武力上洛的可能性,為了避免給大阪幕府找到出兵京都的借口,德川家光幹脆下令把二條城內的衛兵全都撤回了江戶,隻留下了一些文職官員,好讓大阪幕府失去往京都安插軍隊的借口。
於是在吉川幸助前往二條城拜訪江戶幕府駐京官員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露出了衰敗模樣的二條城。對於吉川幸助代表大阪幕府向江戶提出的請求,江戶幕府駐京代表很快就答應了。雖然因為江戶幕府控製下的東日本對於尊王攘夷分子打擊嚴厲,使得東日本的尊王攘夷分子看起來沒有西日本這麼活躍。
但是,正因為江戶幕府的嚴厲打擊,使得東日本的尊王攘夷組織轉入了地下,組織結構變得更為緊密,鬥爭經驗也更為豐富,還常常從西日本的尊王攘夷分子哪裏獲得物資上的支援,因此破壞性反而更大一些。
和東日本尊王攘夷組織動不動就采取刺殺的方式相比,東日本的尊王攘夷組織更喜歡在市井中發小傳單煽動市民起來抗爭。當然,這也同東日本地區沒把尊王攘夷分子視為犯罪分子有關。
因此吉川幸助向江戶幕府代表提出的共同鎮壓尊王攘夷運動的建議,很快就被對方所接受了。江戶代表首先提出的,便是要求大阪幕府查封尊攘分子在大阪印刷的各種抹黑德川氏的小冊子。據這位代表隱晦的透露,三代將軍對於這些小冊子裏涉及德川氏的內容極為憤怒,認為完全是胡編亂造。
但是因為之前大阪幕府拒絕查封此類小冊子,使得江戶那邊一時束手無策,隻能眼睜睜的那些逆賊用漁船把印好的小冊子偷運到東日本各地,成為中下層民眾最為暢銷的禁書。
而對於吉川幸助來說,這場洽談的圓滿完成,倒是解除了大阪一個後顧之憂,能夠讓大阪幕府全身心的放到解決薩摩、長州兩藩的事務上來了。是的,對於吉川幸助這些幕內的富國強兵派官員來說,眼下這一事件最大的目標,便是要擊破薩摩、長州兩藩在諸侯中的領導地位,從而正式讓幕府的行政權力、司法權力和軍事權力集中到五奉常手中,取消五大老和各藩代表會議對於五奉常的權力牽製。
也隻有完成了這一步之後,大阪幕府才能進一步進行改革,建立起類似於大明的內閣總理各項事務的新政治體製,擺脫由大名和高級武士左右政治的局麵。
在和江戶幕府駐京代表達成協議,並成功的獲得了朝廷頒發的詔書,授權大阪幕府處理內大臣刺殺事件及平定中國地區叛亂的若幹事件後,吉川幸助意識到自己和同誌們的策劃幾乎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不過他還沒有高興多久,就聽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他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沐天波問道:“公爺要參與到這場平亂戰爭中來?這是不是有些不好,您現在可還在新婚期間。”
沐天波滿不在乎的回道:“京都的確很好,不過待久了也會悶。我又不是七老八十的老頭子,怎麼可能整天窩在京都看樹葉。
而且這場平亂戰事顯然要用到海軍的力量,沒有我出麵協商,你們也很難讓大明海軍配合你們行事。所以我出京散散心,順便學習下海上作戰和登陸作戰的要點,也算是為明年去北美巡航積累些經驗。
另外我不是向你請求,而是在通知你我的決定,明白嗎?”
吉川幸助對此也是無語,若是有可能他並不希望沐天波參與這場戰事,畢竟作為興子內親王的夫婿和大明的國公,沐天波的身份實在是太高了些,若是落在敵人手中,這場戰事就會出現極大的變數,不過他也知道自己是攔不住對方的,隻能寄希望於周總督能夠勸說住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