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65章 海外起波瀾七(2 / 2)

因為隊伍中的成分過於複雜,所以這隻義軍的軍紀開始變得越來越差,原本頗受百姓支持的義軍也漸漸疏遠了他們。再加上軍隊人數的擴張過快,導致後勤供應不上,於是本就開始敗壞的軍紀就更約束不了這些新近加入了義軍了。

在他們向升龍府進軍的同時,許多義軍並沒有把心思放在同官軍的作戰上,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對於行軍路線周邊村莊的劫掠行動上。這些害群之馬的行動不僅極大的損壞了義軍的聲譽,使一些原本反對鄭氏苛捐雜稅的百姓們再次投向了升龍府,更是造成了義軍內部的分裂。

以阮富金為代表的義軍首領對於那些殘害百姓的義軍部隊極為痛恨,認為應當抓捕這些義軍部隊的首領,在百姓麵前進行審判以挽回聲譽,再將他們的手下打亂安插到其他軍紀較好的部隊中去。

然而已經給自己上了大將軍封號的阮富平卻被麵前的大好形勢給衝昏了頭腦,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攻入升龍府,取鄭氏而代之,而不是停下來整頓約束軍隊的軍紀。這種事情等攻下升龍府再說也不遲,至於那些百姓受到的委屈,則應當為大局忍耐一二,不能跑出來替義軍添亂。至於那些在外麵不能忍受委屈,非要在輿論上抹黑義軍聲譽的百姓,顯然是鄭軍派出的奸細,應該予以嚴厲的鎮壓才是。

除了這個理由之外,阮富平心裏還有個不足為外人道的理由。隨著義軍的形勢大好,眼看著光明前途已經開始對他招手了,這個時候誰才是義軍真正的領袖,對他而言就變得很是重要了。

山西義軍雖然以他們阮氏兄弟為首,但是每每臨戰就在一線和將士們同生共死的弟弟阮富金,聲望在一線將士中實比他高的多。這次跟著弟弟來向他請求軍紀的義軍首領們,又大多是親近弟弟的,而那些被他們要求懲治的首領,卻又基本是效忠於他的親信。因此他總感覺,這是弟弟阮富金對他的一次逼宮,是想要剪除他在軍中的羽翼,因此自然也就提防起這個弟弟來了。

阮富平患得患失的心理,自然也就讓義軍內部出現了諸多矛盾,大軍的行動自然更是變得緩慢無比了。不過即便如此,當他抵達升龍府北麵時,手下的人馬還是從出發時的五萬上升到七萬餘大軍。

升龍府在當地百姓口中還有一個別名,就是河內。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名字,不僅僅在於升龍府位於紅河邊上,還在於在升龍府的南方還有一條通往紅河的小河,再加上周邊諸多的湖泊,看起來這座城市不是修建在河邊,倒是被河流所包圍了一樣,所以稱之為河內。

升龍府南、東兩麵被河流所包圍,難以展開大部隊進攻。西麵有著諸多湖泊和稻田,在這樣的雨季裏更是成為了一片片的沼澤地,也同樣難以駐紮大隊人馬進攻。唯有升龍府北門外,雖然有著一個極大的和紅河相連的潟湖,但因為有著許多丘陵,因此還能夠排開大隊人馬進攻。

於是阮富平將主力集中於北門,將一些投奔自己較遲的義軍放在了西門,形成了兩翼進攻的格局。之後他還命令北寧義軍出擊海陽,試圖切斷升龍府同庸憲之間的聯係,從而將升龍府變成一座孤城。

但是,雖然天氣漸漸好轉,晴天的日子開始多了起來,可是義軍在升龍府下十日奮戰都沒能攻上城頭,更是在今日迎來了明人從河麵上發射的炮擊,一舉撼動了士氣開始低落的義軍陣列,最終被城內鄭軍抓住了機會出城反擊,形成了眼下這種即將全麵潰敗的局麵。

此刻的阮富平隻能握拳暗暗的祈禱,希望能夠和之前山西保衛戰一樣出現奇跡,否則一旦在這裏遭遇了大敗,他之前籌謀的那些璀璨理想終將會化為一片灰燼。

在阮富金的祈禱中,上天似乎再次眷顧了他,當阮富金帶著最為精幹的山西親軍加入戰場後,憑借著他平日裏培養起來的個人聲望,帶著不少退下的義軍發起了一次反撲,終算是擋住了鄭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中路軍團。

就在阮富平睜大了眼睛望著戰場東南方,終於看到了一隻部隊影影綽綽的出現在了戰場東南的邊緣。這隻部隊的出現,不僅讓戰場上的義軍們聲勢一時大振,就連鄭軍的行動似乎也變得緩慢了起來。

不過就在身邊親衛謀士們歡呼呐喊之時,阮富平的臉色越來越嚴肅了,一種不安隱隱襲上了他的心頭。之所以有這種不安感,是遠處那種軍隊走的太沉著了,一點也不像是來救援快要崩潰的友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