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54章 芸芸眾生相十六(2 / 2)

佐官趕緊解釋道:“這些政策並不是朝廷頒發的,是巡視三吳災情的獨立檢察官李璡提出的意見,據說蘇州那邊已經吵的不可開交了。”

馬士英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看著自己的佐官說道:“說的清楚些,究竟是怎麼回事?”

“李璡和同僚金光宸巡視了三吳地區之後,認為該地區當下最重要的不是平抑糧價,而是保住那些無田紡織戶的工作。

按照往年的慣例,現在正是這些絲綢紡織戶最為忙碌的時候,也是他們一年生計的來源,但是因為今年的天氣災害,導致環太湖地區的桑葉產量大減,這也就導致了今年生絲產量不足。

由於生絲產量大減,又導致了今年絲價高漲,加上今年各地災荒不斷,許多綢緞商不看好今年絲綢的行情,於是紛紛停業觀望。這樣一來織戶無錢收絲,或是高價收絲織成綢緞後卻難以賣出,於是許多織戶都到了瀕臨破產的境地,要是不能解決織戶的工作問題,光是平抑糧價,也是難以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的。

所以李璡就向三吳地區的絲綢商要求繼續營業,又要求那些大紡織戶不得在這個時候停業,即便這些大紡織戶無工可開,也不得解雇工人,並按月保底發放工錢,好讓這些工人們養家糊口。

大人您知道的,江南最大的絲綢商和紡織工坊都屬於江南織造名下,所以李璡就和掌管江南織造的魏公公衝突了起來。魏公公被李璡弄煩了,就幹脆拒絕李璡江南織造府,然後李璡帶著織工將織造府給圍了起來,不讓織造府的人出門,據說是前天開始的事。”

馬士英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雖說魏忠賢已經不如當年那麼權勢熏天了,但是隨著皇帝將他放出了中都鳳陽安置在蘇州之後。大家知道,這意味著皇帝已經寬恕了其人,準許他在蘇州安度晚年了。

當然在馬士英看來,這也代表著皇帝對於江南士紳心有不滿,幹脆把魏忠賢放在他們眼皮底下惡心他們。雖然不知皇帝對於江南士紳有什麼心結,馬士英這些年執掌上海時,還是謹慎的同這些江南士紳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這也就使得他沒有第一時間聽到這麼勁爆的消息。

可魏忠賢畢竟是曾經的閹黨領袖,不管他在意還是不在意這個身份,過去他在位置上時還是給了不少人好處的。現在既然皇帝已經寬恕了他,那麼總還是有些人會念著當初那點情分,或者說他們需要借助這層關係來聯絡上下,從而給魏忠賢幾分麵子的。

李璡的這種舉動,如果不是皇帝所授意的,恐怕很快就會遭到那些曾經的閹黨黨徒的反擊,以此來表明閹黨還不是人人可打的落水狗吧。當然,李璡之前在太湖匪盜案中揪著江南士紳不放,已經表明了他不是東林黨人的追隨者。

於是,他現在的舉動等於是惹惱了江南士紳之後,又去激怒了閹黨黨徒,甚至連代表宮內的內務府也同樣得罪了。讓江南織造府執行這些政策,不就是往內務府的口袋裏撈錢麼。這一刻,他倒是真對李璡起了幾分敬佩之意。

他深呼吸了一口空氣,穩了穩心神後方才繼續問道:“那麼那些蘇州士紳和江南士紳對這件事怎麼看?他們難道已經站到李璡這邊了?”

佐官的神情變得有些詭異了,他不知如何解釋的說道:“這一次士紳們並沒有指責魏公公,反而有些人站到了魏公公這邊,說他終於幹了一件正確的事。還有許多人雖然沒有公開稱讚魏公公,但他們在報上發表的文章裏,字裏行間都在為魏公公叫好”

聽了佐官的回話,馬士英這口氣才算順了回來。對麼,這才是他所認識的士紳望族,君子不言利,可沒說不得利。像李璡這樣的,才是士紳官僚中的另類。

馬士英想了想說道:“既然不是朝廷的意思,上海自然不會…”馬士英突然停了停,又拐彎道:“你去給白會長和那些議員們先透個風,就說現在湧入上海的災民實在太多,光憑市政廳出錢安置恐怕是有些負擔不起。所以本官正在考慮是否和李璡一起上書朝廷頒行這些救時之策,又或者由本市商戶牽頭成立一個賑災會解決災民的衣食問題…看看這些人為了阻礙這些政策,願意掏出多少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