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40章 芸芸眾生相二(2 / 2)

現在袁總督已經前赴京城,新上任的豐大總督阿敏卻還在宣府等待同張家口外的蒙古數部首領會麵,為了震懾察罕浩特的殘餘逆黨,都督曹文詔正帶兵巡視錫林浩特左近。

可以說豐鎮諸軍及大小官吏正處於群龍無首的尷尬處境,坐鎮大同都督府的,不過是一個從承德調來的參謀長周三畏。此人雖然上過幾天軍校,但卑職聽說他不過是倉儲小吏出身,在承德任上也以修建城池和夏宮等建築工程而聞名。

此等以修建宮室而幸近的弄臣,如何能夠和大帥世代將門相比。恐怕他一聽到大帥舉兵的消息都要鑽到婦人的裙底下去了,都不需要我們多費什麼手腳。

剛剛各位縉紳老爺說我們人少,哪怕是一時占住了大同,恐怕也難以守住這座城市。卑職以為不然,大同原本就是用來對付蒙古而修建的雄城,再經過這些年的修繕和增建的防禦設施,就算是憑借著眼下這六千人,卑職以為也是可以擋住十萬大軍的。

而且城內的糧食、軍械和水源都不缺乏,朝廷即便調集大軍來攻打我們,也不是一年半載能打的下的。

但是現在草原上剛剛發生了滾楚克台吉之亂,蒙古人心未必這麼快穩定下來。再加上今年的大旱,朝廷哪裏還有這麼多資源浪費在我們身上。

因此朝廷大軍久攻不下後,必然會設法招撫我等,則到時自然可以去掉大帥的心中隱憂了。另外,城外50裏之內尚有百餘處軍屯之所,這些人大多是從大帥帳下派出的,大帥可派遣使者召回他們,哪怕召回個三分之一的屯田兵,我軍人數也能增加一倍了,那也就更沒有什麼可以擔憂的了。”

雖然楊振威的解釋並不符合薑瓖的心意,但他也承認,經過了對方的這一番分析,這發動兵變的可行性反而大大增加了。

因此雖然他麵上還有些不情願,心中卻真的有些心動了,於是他不由再次側身向右邊的大同士紳們詢問道:“諸君以為如何?”

這些士紳們互相對望了一眼之後,便紛紛起身向薑瓖作揖道:“我等全憑大帥吩咐,大帥說往東,我等絕不敢往西。”

薑瓖猶豫了許久,直到幾名親族都有些不耐煩了,他才不得不開口勉強的說道:“非是本將要辜負國恩,實在是陛下身邊有小人作祟,使得我等這些忠良報國無門,不得不出此下策。

不過我等乃是迫不得已動兵,非是要起兵謀反,所以我先同大家約法三章。第一不得殺害朝廷命官,特別是巡撫衙門和都督府的官員;

第二這大同乃是大家居住了這麼多年的地方,說起來也可算是你我的另一個家鄉了。城中百姓和我等總算是抬頭不見低頭見,故不可縱容士兵無辜殺害人命,劫掠婦人;

第三麼,我們起兵乃是為朝中小人所迫,並不是要反對皇上。故各官不可用什麼起兵造反的名義去煽動軍士,而是好好同軍士們解釋清楚,盡量說服他們加入。

以上這三條,各位可有什麼不同意見嗎?”

眾人自然是沒有什麼意見的,士紳們更是極力稱讚第一、二條,認為應該盡快宣傳下去,不可讓軍士們錯過了這些教育,最終引起了城中的混亂。

諸將雖然對不能隨意殺人和劫掠婦人的舉措感到不滿,他們認為這是最好的激勵士兵加入叛亂者的引誘方式,但也未繼續反對這兩條。

有些人是真的覺得這樣可以成功勸諫朝廷,因此不能給這種行動抹上太多的黑點。而有些人則心思比較陰暗,他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把兵變發動起來,至於士兵們開始暴亂起來之後,誰還能管住這些發瘋的士兵呢?

見到眾人都同意了自己的主張之後,薑瓖終於開始點名諸將並分派任務。薑琳和楊振威主持城內發動兵變的事宜,薑有光則前往城外遊說那些屯田兵入場,不管外麵的屯田兵有多少人加入,三日後的晚上八點,就是兵變發動的時間。

一旦進入到了實質性的階段,薑瓖終於拋棄了心中的猶豫不決,開始認認真真的布置了起來,總算是有了幾分大帥的模樣。

不過薑瓖還是過於軟弱了一些,沒有把這些士紳留在府中軟禁起來,一直等到發動兵變的那一刻。而是將他們放了回去,準許他們每日白天前來總兵府報道。

這些士紳們可不是那些毫無牽掛的將領,隻是隔了一個晚上,便有人悄悄向都督府投書,舉報了薑瓖想要實施兵變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