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77章 營口五(2 / 2)

軍事上的無敵神話,正是滿人壓製蒙古人、漢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一把利劍。正如同漢人官吏此前恐嚇遼東的少數部族時,往往就是以大明的遼闊疆土和富庶的物資、無法計算的人口著手。

那麼今日的滿人,就是以滿人滿萬無人敵這個神話來反擊。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即便你們漢人和蒙古人的人口是滿人的數倍、數十倍、甚至是上百倍,但是我們隻要有一萬人就能打敗你們所有的軍隊了。

在這個軍事神話的背後,其實反映的並不是滿人炫耀自己的武力,而是一種少數民族對於自身未來的絕望呐喊。滿人滿萬無人敵,但是當滿人滿萬有人敵時,這個民族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為了讓滿人這個民族生存下去,滿人就必須保持自身軍事神話的不破碎,就不能讓漢人和蒙古人覺醒,讓他們意識到滿人是可以被打敗的。

這也就是,明明黃台吉在明國安插了不少奸細,傳回了明國新軍的不少資料,但是黃台吉卻從來沒有告誡過八旗將領,依然任由滿人把明國的軍隊當做了一群膽怯的弱雞。

正是在這樣的宣傳下,就連圖魯什這樣的清軍中級軍官也有些神誌不清了。在明軍已經出兵占據了營口城的局勢下,他依然迷信著明軍不會出城主動攻擊他,而隻會任由他選擇如何攻城。

主將尚且如此,部下們自然也就更沒在意城門處的動靜了。畢竟在他們看來,明軍是不可能打開這座城門放他們進去的。

於是當城門突然打開,李佑抱著決絕的姿態帶著部下衝出來時,正在城下進攻的清軍都楞了片刻,直到一部靠牆雲梯下的十餘名清軍士兵被明軍的排槍放倒之後,城下的清軍才真正反應了過來。

李佑衝出城門時,說他心裏沒有一絲恐懼也是不對的,畢竟後金在遼東的戰績實在太過輝煌,遼東十餘萬明軍都喪身在這個新崛起的胡虜手裏,怎麼會不引起明人的恐懼呢。

當日奢安之亂的起因,不也就是朝廷想要調西南土司北上對抗後金軍隊,結果導致怨氣十足的西南土司叛亂,從而禍亂了西南數省麼。

不過身為一名近衛軍官,李佑平日裏接受的訓練和思想教育都不容許他臨陣退縮。更何況,如果他在部下的麵前露出了膽怯的心思,那麼今後這隻部隊他也就無法再帶下去了。

新軍體係和總參謀部組織成立之後,軍官的晉升通道已經被打開,不再如從前的明軍那樣,如果不是受到貴人賞識,即便立下再大的功勞,也隻能受些賞銀而已。

而近衛軍更是皇帝最為重視的一隻部隊,在近衛軍中即便是一位小兵也能有機會同皇帝說上幾句。在這樣的一隻軍隊之中,軍官的根本實在於自己的部下,一個不被部下信任的軍官,在近衛軍中是沒有前途的。

因此,李佑方才決然否定了李岩的提議,寧可主動承擔指揮出擊部隊的命令。因為隻有如此,他才能在部下麵前保持自己的榮譽和權威。

雖然清軍攻城部隊是如此淩亂,但是李佑局限於過去對於八旗軍隊的印象,依然不敢過於分散自己的兵力發起猛烈的進攻。他把手中的四個排分成了三個部分,兩個排攻擊城門左側的清軍,一個排進攻城門右側,剩下的一個排作為預備隊,準備用來做最後的支援。

明軍的一個排約8、90人,在清軍登城無果士氣低落的時候,數百明軍手執裝有刺刀的火槍出現在城外,對於這些清軍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

當明軍用排槍幹掉了十餘名發呆的清軍士兵之後,附近剩下的清軍並沒有撲上去反擊明軍,而是一個個掉頭不顧的逃亡了。就算是圖魯什在那裏不停的嗬斥,也難以彈壓住開始逃亡的部下。

畢竟這隻部隊中最有勇氣的士兵,剛剛都差不多死在了城牆上,剩下的這些原本就是膽氣不壯的兵油子,他們可沒有麵對這樣成排槍口逼近的明軍,迎麵而上的勇氣。

有這樣勇氣的士兵,都被明軍的排槍射殺了。明軍以班為單位列陣,一班就有十多隻滑膛槍,這十幾隻滑膛槍一起開槍,在三、四十米的距離內簡直就是一片死域。

哪怕身手再好的清軍將士,也無法活過明軍近距離的排槍射擊。當勇士陣亡之後,剩下那些普通士兵也就再也無法堅持了。大多數清兵丟下了手中的武器,口中喊著敗了、敗了,向著本陣逃去尋求庇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