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魯什轉身正想去招呼自己的部下,洪尼喀突然又叫住了他說道:“再派兩個百人隊,東、西兩門也試著去打一打,看看明軍對三座城門是不是都控製住了…”
在剛剛同營口守備德山交談的過程中,李岩算是搞清楚了下方這隻軍隊的組成。這隻軍隊並不是純粹的八旗軍,而是約三分之一的滿人,三分之一投降明軍,三分之一朝鮮火槍兵組成的軍隊。
對於沈陽來說,營口畢竟算是內陸而不是邊疆,因此這裏的駐軍自然不會使用八旗的精銳,而代之以這種雜牌軍駐守了。也正因為如此,在李岩眼中下麵這隻部隊就顯得過於淩亂了,絲毫沒有一隻強軍的氣勢。
當他看到之前駐紮在城外不動的清軍突然有所動作,一路人數較多的正向北門撲來,而另外兩路較少人數的則向著東西兩側衝去了。
他心裏隻是稍稍考慮了一下,便對著身邊的營官李佑說道:“看來清軍是想要一邊整理隊形,一邊試探我們的守備力量。
北門現在有2連1排的兵力,我建議以一連人馬防守,剩下的人員待命。待到清軍的試探進攻結束,待命的人員從城門出擊,尾隨敗退的清軍直接進攻清軍本陣,一口氣打垮他們。”
李佑有些遲疑,他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正亂糟糟衝過來的清軍,方才小聲的說道:“以一連人馬防備這些清軍的試探進攻倒沒什麼,但是以一個連又一個排去衝擊清軍的本陣,那裏可最起碼是三倍以上的敵人啊。”
李岩低頭整理了下自己的軍服,深呼吸了一口氣說道:“我會親自帶領他們實施追擊,既然我們來到了遼東,就應該預計到會遇上這種狀況。
如果連三倍之敵都不敢邀擊,我們又怎麼給士兵們建立起必勝的信心?這裏距離沈陽不過400裏,如果我們不能讓士兵獲得足夠的勇氣,當清軍大隊人馬趕來時,我們還能堅持下去嗎?”
李佑沉默了一會,隨即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請將反擊的任務交給我吧。李參謀你還是在城牆指揮為好。”
李岩正想反對,李佑卻已經正色說道:“他們是我的部下,我對他們比你更為了解。我不會允許讓一個陌生人帶著他們去執行這樣的任務,而且你如果對自己的計劃有信心,那麼我比你更適合執行這個任務,因為他們在戰場隻會信任我…”
在戰場上,敵人不會給你長篇大論的時間,指揮官決定隻能以適合和更適合來分派任務。李岩隻是看了一眼不斷接近城牆的清軍,就接受了對方的主張。
不過在他下去之前,李岩抓住他的肩膀說道:“這次反擊要想成功,必須要做到兩點,第一不要給敵人集結起來的機會;第二我軍不管在追擊還是撤退,都要保證完整的隊形,切不可分散隊形去抓俘虜。
隻要你能夠一直給敵人以壓力,我們必然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對方可不是什麼精銳,隻是一群雜兵而已。他們一旦開始逃亡,就不會輕易停留下來…”
李岩對於城下這隻清軍的判斷還是很準確的,下麵這隻清軍的成分過於複雜,也就使得他們在打順風仗時還能表現出一隻軍隊的樣子。但是一旦戰場形勢不利,那麼軍中的滿人、漢人、朝鮮人就立刻各自抱團跑路了。
圖魯什的進攻並沒有什麼新意,依然是上千年來最常見的蟻附攻城。因為洪尼喀帶著器具還算齊全,因此他並不需要現場伐木做梯,隻要拿著營中帶出的短梯便可直接攻城了。
營口城牆的矮小,此時倒是給了清軍不少便利,但也僅此而已。營口雖然並不是按照軍事重鎮來建設的,但是因為稅收充足,因此儲備的守城器械並缺乏,畢竟這可是一年可以報賬一次的項目。
因此圖魯什帶隊攻城時,城牆上遮蔽弓箭射擊的棚子已經迅速張開了。這樣一來,明軍的火槍就發揮了充分的威力,而不必擔心下方清軍的弓箭壓製了。
而且李岩也沒有把一連人馬全部放在城牆上射擊,他令兩排人輪換在垛口射擊,並故意放置一塊城牆不做防守讓清軍衝上城牆來,接著再用預備隊排槍射擊衝上城牆的清軍。
這種城牆上的小陷阱,下麵的清軍根本看不到,但是對於清軍士氣的打擊卻是巨大的。畢竟能夠衝上城牆的,都是清軍中最勇敢,最想立功的士兵,這些人衝上城牆就被打死,再衝上去又被打死,無疑令下麵的普通士兵猶豫膽寒了起來。
在這樣的攻城戰中,攻城的一方本就處於較為不利的局麵。而一旦攻城的隊伍開始猶豫,這無疑就給了明軍充分射擊的機會。就連圖魯什自己登上城牆時,都被明軍一槍轟了帽子上的頂子,不得不重新跳了下來。
當李岩看到清軍衝上城頭的士兵越來越少時,便知道清軍士氣已經被自己打掉了,於是他立刻給城下的李佑下令,讓他帶著士兵即刻出城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