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07章 九黎州(2 / 2)

聽到崇禎這麼說,兩位藩王都放下了心來。崇禎隨即將招募股本的任務交給了福王和慶王,並約定兩人每售出一股即可獲得3%的手續費,這才算是將慶王的情緒徹底安撫了下去。

於是當皇帝帶著兩位藩王從偏殿內出來時,等待已久的諸位藩王們並沒有看到慶王臉上有什麼不滿的神情,反而跟在皇帝身後亦步亦趨的堆滿了笑容,似乎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幾位煽動慶王鬧事的藩王不由麵麵相窺,不知道皇帝在偏殿內和慶王說了什麼,能把他哄的這麼開心。

打頭的慶王連個氣泡都沒露出就這麼被皇帝擺平了,想要在他身後搖旗呐喊的幾位藩王自然不會跳出來繼續了。畢竟慶王鬧一鬧還是有著底氣的,當初皇帝將他哄去四川可不算什麼光明正大的手段。至於其他藩王,並沒有什麼鬧事的借口,且他們也沒慶王那個膽量。

而對於崇禎來說,拿著一塊荒野大陸擺平了宗室們的怨氣,對他來說也還是有著好處的。雖然後世的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又有著大片的草原可作為牧場,但這也是經過了英國人上百年開發才算初見成效的。

四海貿易公司的擴張也差不多到了能力的盡頭,再想要動用大量的資源用來開拓澳大利亞,恐怕有些入不敷出了。對於崇禎來說,與其把這些資源浪費在澳大利亞,倒不如加快對於北美、南洋及印度大陸的開拓,這些地方的投入回報顯然更快一些。

至於那些宗室勳戚,200餘年的沉澱,讓他們擁有著大量的財富,與其讓他們把這些財富胡亂的消耗掉,倒不如變成用於海外拓殖的資本。這也算是緩和崇禎和這些宗室勳戚的矛盾,也好讓崇禎把精力用到更為重要的方向上去。

在祭祀完成之後,朱由檢連這塊大陸的名字都想好了,他決定用九黎州作為這塊大陸的名字,而後世大陸東南部的墨爾本港則叫做蚩尤城,這樣一來,對於這塊大陸的占領,大明也可以用得上自古以來的名義了。

朱由檢雖然知道澳大利亞有金礦,但是他並不清楚澳大利亞的金礦到底豐不豐富。在他的時代,他更為了解的是,澳大利亞有著豐富的鐵礦。因此當他隨意的將這片大陸交給九黎州拓殖公司開發之後,不到二十年時間,他就有些後悔過於賤賣這片大陸上的土地了。

畢竟僅僅過了20年,九黎州出產的黃金就超過了60噸一年,價值4500萬大明元,公司光是從黃金方麵獲得的收益,就超過了2000萬元一年。每年公司股票每股付股息超過50000元,相當於票麵價值的2.5倍。而崇禎持有的這家公司股份不到23%,這使得宗室勳戚在這家公司上的投資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回報。

唯一讓崇禎聊以自慰的便是,隨著九黎州的黃金熱,使得國內民眾對於海外拓殖行動呈現了一邊倒的支持。這令士大夫主導的守舊派遭受了極大的打擊,大明百姓的世界觀變得更為開放自由了起來。

當然對於崇禎十二年正月裏的皇帝來說,他並不了解自己的隨意之舉,會給大明百姓帶來這麼大的變化。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南方那片荒蕪的大陸並不值得多加關注,他更在意東北的滿人和南洋的歐洲殖民者的行動。

黃台吉自然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在清除了四大貝勒共治朝政的政局之後,他就一直在收攏八旗旗主手中的權力,以確保原來的部族共和製國家能夠真正變成一個類似大明的中央集權封建王朝。

經過了數年的休養生息,八旗不僅恢複了戰力,也積蓄下了一筆可以用於大戰的財富。在過去,建州女真大多依靠以戰養戰的方式,從大明這邊掠奪物資人口,用於給養自己的部族和發動下一次戰爭。

但是崇禎二年建州女真入關受挫,及之後林丹汗敗亡,漠南蒙古諸部並沒有完全投向後金,使得後金失去了一個並吞漠南蒙古諸部,將疆域拓展到大明西北邊境的大好機會。

現在的大清想要發動對明國的戰爭,要麼先擊破明人設置在義州和寧錦的防線,要麼就要打穿整個漠南草原。這對於大清來說都不是很好的選擇。

更何況,現在發動戰爭的儲備都需要大清子民辛苦生產經營出來。在農業時代,三年耕作方才有一年積蓄。哪怕黃台吉引進了更為耐寒的糧食作物,在這樣的年景也要四、五年才能積攢下一次大規模戰爭的糧食。

正因為現在大清的戰爭物資儲備不易,使得黃台吉對於是否打破明清雙方的僵持局麵充滿了不確定。若是這一擊不能打到明國的痛處,那麼對於大清來說就是失敗。

隻要明國能夠繼續擋住清軍的這一次進攻,那麼下一次清軍麵對明軍時,就更難保持住必勝的信心了。一隻對獲勝失去信心的軍隊,又怎麼能夠威懾住周邊各國呢。

黃台吉的內心大約還在猶豫,但是他對於戰爭的準備工作卻從來沒有放下過。大明設置在清國內外的情報單位,自然也就將清國的蠢蠢欲動送到了崇禎的桌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