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561章 大清的火炮演習(1 / 2)

崇德三年四月十五日,黃台吉帶領諸貝勒及滿漢親信出盛京城檢閱烏真超哈軍的火炮演習,為黃台吉聚斂了大批財富的範永鬥也得以獲準隨行。

從五年前佟養性監督工匠成功造出第一門紅衣大炮之後,黃台吉就賞賜了造炮工匠田莊和奴隸,以讓這些工匠更精心精力的為自己鑄造大炮。

到了崇德三年,這些漢人工匠們在造炮技藝上有了極為明顯的長進,其以失蠟法製作出來的大炮,射程已經和當初從大明偷運出的那門18磅英國艦炮幾無區別。

但是從大明進口的鐵料質量顯然不夠好,為了防止炸膛,這些仿照的紅衣大炮管壁厚度都要比原版厚的多,因此每一位紅衣大炮的重量都在兩噸上下,必須要修建專門的道路以十數對犍牛牽引,移動極為不便。

除了這些威力驚人的紅衣大炮之外,工匠們還建造了千斤大小的大將軍炮和更輕的二將軍炮等輕便火炮。不過除了紅衣大炮之外,這些輕便火炮實是難以同明軍的野戰炮進行對抗。但是用來在滿蒙親貴麵前擺一擺架勢,卻已是足夠了。

黃台吉之所以在此時帶領諸貝勒和滿漢大臣出城檢閱烏真超哈軍,也是為了想要凝聚人心,讓大清國上下知道自己手中並不是沒有對抗明軍火炮的利器的。

為了更好的展現這些大炮的威力,黃台吉還不惜大費周章的讓漢軍修築了一座明軍的標準堡寨,用作火炮射擊的目標。

十餘門紅衣大炮在三裏外,大將軍炮等輕便火炮數十門安置在一裏外,在黃台吉的一聲令下後,圖納和石廷柱便下令這些火炮依照順序開火,一時晴空霹靂,煙霧彌漫,遠處修築的土木堡寨很快就被打出了一個缺口來。

用望遠鏡觀看火炮演習的滿人貝勒、將領,一個個頓時咂舌不已。有人便說道:“這紅衣大炮果然威猛無比,隻要有個幾十位紅衣大炮在手,日夜輪番施放,明國又有什麼城池能夠擋得住?沒有了城池的保護,和明軍野戰我們又有什麼可懼怕的…”

站在黃台吉身邊的鑲紅旗旗主嶽托也忍不住向他問道:“汗王,如紅衣大炮這等利器,我國究竟鑄造了多少尊?”

看著望遠鏡內的堡寨一角終於完全崩坍了下來,黃台吉才滿意的放下了望遠鏡,向嶽托回道:“紅衣大炮已經鑄了37位,其他的大小將軍炮約百餘位。不過光有炮還是不夠的,器具要精,這使用器具的人也要多加訓練才是,否則還是難以發揮出大炮的威力的。圖納和石廷柱這兩年來對烏真超哈軍的訓練還是不錯的。”

濟爾哈朗馬上恭維道:“我大清有如此利器在手,近後明國還能如何抵擋我大清精兵。臣為汗王賀,為大清賀…”

黃台吉今日的心情顯然很好,聽了濟爾哈朗的話語後也微笑的回應了幾句。於是他身後的其他貝勒也極力稱頌起汗王英明等言辭,一時之間愛新覺羅家的子弟們倒是顯得極為融洽了起來,倒是少了幾分明爭暗鬥。

應該來說,黃台吉今日借用火炮演習來安定大清上層人物的人心,還是基本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的。在近百門火炮的轟鳴下,滿蒙貴族們又重新找回了對於黃台吉的信心,連去年冬日北方邊境被索倫部族襲擊帶來的沮喪感,此刻也淡去了不少。

不過黃台吉卻沒有被這一片讚頌聲中迷失自己,義州一戰中明軍火炮在野戰中發揮出來的威力,實實在在的驚嚇到了不少八旗將領。大半個正藍旗的精銳居然不戰而降,實是八旗建軍以來從沒有發生過的事。

雖然這其中也有莽古爾泰自殺給這些正藍旗將士帶去的衝擊,但數千正藍旗將士束手就擒還是給八旗將士帶去了極大的震撼。以往這些八旗將士對於明軍自帶的優越感,在這一戰後就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而更讓黃台吉擔心的是,通過了義州之戰後,不但讓明軍的士氣大漲,就連國內漢官們的態度都變得有些含糊不清,似乎再無像過去一樣堅信大清能夠取代大明奪取天下。而是退而求其次,想要固守遼東,打起了宋遼對峙的局麵來了。

黃台吉比這些漢官可看的更遠一些,如果大清失去了對大明取而代之的信心,那麼國內的人心很快就會四分五裂,基本上是形不成什麼宋遼對峙的局麵的。因為滿人的數量實在太少,滿人以如此少的人口而能統禦國內的蒙古及漢人,以對抗大明而不落下風。那是因為天命汗讓他們看到了能夠取大明而代之的希望,一旦失去了這個希望,蒙古和漢人又怎麼會繼續跟著滿人和大明死磕呢?

是以,哪怕大清果然取代不了大明,這取代大明的信念也是不能放棄的。但是再向過去那樣輕易挑起和明國的戰爭,黃台吉也是不會那樣做的。過去後金可以隨意進攻明國,是建立在天命汗對明軍戰無不勝的戰績上的。滿人都知道明軍隻會龜縮在城池內,不會給自己造成什麼傷害,但是隻要攻下幾座堡寨,就能給自己帶來大量的戰利品,自然沒人會反對向明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