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542章 攤丁入畝之議(2 / 2)

而丁稅也是如此,現在各地隱瞞人口不報,無非就是想要逃避丁稅。不能正確的掌握治下的人口數量,我們又怎麼去控製地方上的糧食儲備?隻有趁著現在,將丁稅也折進田畝中去,方能讓那些百姓不再隱瞞丁口…

至於你剛剛說的,朝廷和陛下是否會支持我們,要不要先向朝廷和陛下彙報雲雲。我以為朝廷和陛下是樂於見到我們這麼做的,否則的話朝廷也就不會在河北地區首先進行徭役製度改革了。

但目前朝廷和陛下卻不能對此事預先表態,全國各地的經濟畢竟還是以農業為主,將徭役和丁稅統一折算進入田畝,必然會引起各地士紳豪族的不滿。

可我們地方上這麼做,各地的士紳豪族反對的聲音就沒這麼激烈了。隻要我們能夠順利完成河南府的徭役製度變革,朝廷自然就有理由推廣到各處去。再說了,如果陛下不是對我們寄予希望,這河南府又怎麼會調來這麼多青年學會出身的官員?”

牛金星頓時陷入了沉默,他在心裏反複思考著夏允彝的說法,發覺對方說的似乎也極有道理。河南十個縣,到有七名縣令是出自青年學會,另外三個縣令也是較為開明的年輕官員,再加上他自己被調到夏允彝的手下,可以說河南府基本已經成為了青年學會的天下。

夏允彝真想要做些什麼,地方上根本阻止不了。除非朝廷直接插手將夏允彝調走,否則就是河南巡撫也很難對河南府的施政方針進行幹涉的。

以青年學會領袖及年輕士人楷模出任河南府的夏允彝,在政治上已經足以和一省主官抗衡了。更不必提,青年學會在北方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也使得朝中各派勢力希望能夠交好夏允彝,而不是讓他成為自己的敵對方。

當然這樣大的政治光環籠罩在夏允彝和青年學會頭上,也是需要夏允彝和青年學會以足夠的政治實績去填充的。光有聲望卻表現的碌碌無為的話,複社的下場顯然就是青年學會的前車之鑒。

牛金星自然是希望青年學會的名頭越來越好,那樣他才能借助青年學會的階梯青雲直上。而現在青年學會的門麵,就是士人楷模夏允彝了。也隻有夏允彝的名望越來越高,才能讓天下人認可青年學會才是未來大明的希望。

牛金星思前想後,終於還是決定和夏允彝賭上一把。今時今日,普通的政績顯然是不足以支撐住青年學會的巨大聲譽的,與其讓人嘲諷青年學會名不副實,倒不如先博一個敢為天下先的名頭。以朝廷在河北地區推行的徭役製度變革政策,牛金星覺得夏允彝提出的變革之策倒也不是那麼離譜。

他隨即對夏允彝點頭說道:“既然瑗公你下了這麼大的決心,我自然是支持你的。但是咱們要進行這樣大的變革,終究是瞞不過朝廷和陛下的。我以為,哪怕不能直接上書朝廷,你也應該以私人身份給陛下透露些詳情,不可讓陛下措手不及啊。”

夏允彝思考再三之後,終於退讓了一步說道:“也好,隻要我們先討論出一個具體的方案來,我就給陛下寫信…”

在得到了牛金星的支持之後,夏允彝便召集了治下的九縣一市主官進行商議,對於河南府徭役及丁稅的改革方案。除了一名縣令棄權之外,其他人都選擇了支持夏允彝對本府的徭役及丁稅進行改革。

而就在夏允彝和牛金星開始對洛陽市執行,本年度徭役及丁稅攤入田畝及工商業計稅的改革政策後,一封由夏允彝親自書寫給皇帝的私信,也從洛陽城寄出了。

這封信隻花了十天時間就到了崇禎手中,他看完信件之後,便理解了夏允彝的改革內容,大致相當於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當差。

崇禎自登基以來,便一直在河北地區推行這兩種政策的變種,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並沒有徹底解決地方上的弊端。

夏允彝在地方上願意為朝廷踩這個雷,從而讓朝廷更好的分辨出,哪些官員是真心擁護朝廷改革,哪些官員隻是想要投機撈取好處的,這自然是一件好事。

更何況,夏允彝找的這個時間點也很不錯,現在朝廷上下都在為錢士升一案站隊,暫時還沒有什麼人會去關注,河南府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因此崇禎隻是將錢謙益和崔呈秀兩人找來,向他們透露了一些口風,便將這事暫時擱置了起來,算是等待夏允彝在河南府的改革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