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兄長阿布都拉哈汗此刻正帶著五萬大軍在庫車同葉爾羌汗爭奪阿克蘇地區,距離吐魯番約1200餘裏,九月初他收到明軍奪取哈密之後,便已經派出了信使給兄長,此刻想來兄長總應該在返回的路上了。他隻要守到兄長返回,明軍便不得不退回哈密去了,接下來是戰是和便是兄長的事了。
然而就在蘇裏唐據城不出的時候,梅之煥已經帶著兩個步兵團及1000餘騎兵悄悄離開了安樂城,向西撲向了托克遜城。和堅固高大的安樂城不同,托克遜不過是一座沒有什麼防禦能力的小城,常住人口還不到5000人,守兵也就800而已。
托克遜守將從探子口中得知,明軍正圍著安樂城修築長壘,一時也就放下了心來。雖然還戒備著東麵的戰況,但並沒有想過明軍會丟下安樂城來攻打自己。於是在猝不及防的狀況,丁國棟率領騎兵迅速切斷了托克遜城向南麵的通道,將托克遜居民圍困在了城內。
當梅之煥率領數千明軍趕到托克遜城後,城內的守將隻考慮了數分鍾就向明軍派出了使者,請求明軍保護城內軍民的財產和安全,他們就願意投降。
梅之煥帶兵進入托克遜城內時,阿布都拉哈汗已經帶著3萬5千人馬走過了博湖,距離托克遜城大約還有200裏路程。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返回部族中的固始汗終於和巴圖爾琿台吉達成了妥協,決定帶著2萬人馬從烏魯木齊南下進攻吐魯番。不過當他們走到海西的時候,收到了梅之煥發出的請求,要求他們南下托克遜和明軍彙合。
托克遜已經靠近吐魯番盆地西緣,這裏也是吐魯番盆地的風庫,一年有將近一半時間刮大風。而從天山山脈流下的河流,又在這裏衝蝕出了條條河溝,在數千年來風和水的共同作用下,這裏的地形變得極為複雜,能夠供人行走的道路隻有少數幾條寬闊的河溝。
一直以來,控製著阿拉溝和甘溝古道的托克遜城,都是控扼天山南北通道的要地。明軍奪取了這裏,實際上已經將阿布都拉哈汗的援軍堵在了西南山溝之中。
但是梅之煥顯然並不滿意明軍止步於吐魯番盆地為止,退回去的阿布都拉哈汗依然擁有庫車、和田到庫爾勒之間的廣大地方,一旦對方選擇同葉爾羌汗握手言和,從吐魯番到喀什噶爾的商道等於依然是被其控製著。
所以梅之煥決心借助托克遜城的有利位置,和阿布都拉哈汗打一場守城戰,等到雙方僵持不下時,由衛拉特部給予阿布都拉哈汗側麵狠狠一擊,一次性擊潰阿布都拉哈汗的主力,將托克遜到阿克蘇之間的地方全部納入到大明的控製之下。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梅之煥令吐魯番自衛軍將城內的居民全都遷移到了別處,並將12門火炮運到了托克遜,在城內修築了居高臨下的炮壘。
10月15日,梅之煥剛剛將托克遜城改造完成,阿布都拉哈汗的弟弟伊斯瑪依勒王子帶著3000前鋒抵達了托克遜西麵的甘溝。在一隊性急的葉爾羌哨探衝到城下被明軍消滅之後,伊斯瑪依勒王子才發現托克遜城居然已經被明軍占據了。
托克遜城在溝頂,而他們則在溝底,雖然甘溝底部極為寬敞,足以讓數千葉爾羌的軍隊排出進攻陣型,但是將近6、7百米的緩坡,讓進攻的軍隊完全暴露在了明軍的火器射擊之下,因此伊斯瑪依勒王子隻是試探著進攻了兩次,便在溝底紮營不再讓部下去送死了。
阿布都拉哈汗收到了弟弟的消息後並沒有下令退兵,而是命令後軍加快了步伐前進。阿布都拉哈汗抵達了托克遜城外,下令部下發動了幾次攻擊後,便胸有成竹的對著弟弟伊斯瑪依勒王子說道:“這些明人不了解此地的地形,不知道我們沿著甘溝北上可以從北麵繞過去。隻不過那條小路艱險難行,不適宜大隊伍行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