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全世界的捕鯨方式都差不多。一般在看到鯨魚之後,大船就會放下小艇和5、6名捕鯨者,小艇通常長8.5公尺,裝備具有倒鉤的捕鯨銛和長索。鯨一旦被銛刺中,便帶著繩索逃遁,直到筋疲力盡浮出水麵,追上去的捕鯨者再用捕鯨槍(一種更長的捕鯨銛)將它殺死,然後用繩索拖到大船邊,用有刃的長槍割取油脂,並把剩下的屍體拋棄。
自從大明開始參與到捕鯨業之後,對於捕鯨的船隻和器具就做出了許多改進。和歐洲人不同,大明人獵取鯨魚並不僅僅在於鯨油,對於鯨身上一切可以使用的部位,他們都盡可能的想要將之利用起來。
鯨皮可以用來製作鞋靴和皮革製品,鯨肉是極好的肉製品,就算是那些煉油後剩下的殘渣及鯨骨都是極好的肥料。而東亞海域又比大西洋狹小的多,近岸捕捉到的鯨魚可以很快的送往岸上處理;而鯨海所處的高緯度,冰塊儲備業及鹽業的發展,又讓船隻可以在海上直接處理那些鯨製品。
大明人對於鯨魚各部位的高效利用,和東亞茂盛的人口,也使得大明的捕鯨業利潤比歐洲人高的多。而鯨製品的供不應求,也使得那些投資捕鯨船的船主,絞盡腦汁的想要提高自家船隻的捕鯨效率。
陸長榮、陸長庚兩兄弟從大明軍艦炮擊日本船隻的交戰中找到了靈感,他們將自家的捕鯨業和鯨魚看做了兩隻在海上交戰的船隻,那麼為什麼不能把從前的肉搏戰變成遠程炮擊呢?在得到了內務府的準許之後,他們得到了軍器監的大力支持,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終於在今日成功的把兩枚標槍打入了一頭將近12米長的灰鯨背部。
看著這頭灰鯨在水中劇烈掙紮也沒能擺脫背上的標槍,兩艘捕鯨船上的船員們頓時歡呼了起來,這意味著捕鯨炮終於成功了。陸長榮、陸長庚兩兄弟在船上不停的指揮著船員,在灰鯨下潛時不斷放下繩索,在灰鯨向前潛行時則迅速跟上並拉緊絞索。
在這麼不停的追逐之下,一個多小時之後,精疲力竭的灰鯨終於浮出了水麵,在它的身後和身下形成了一道暗紅色的血路。兩艘捕鯨船上這才放下了四艘小艇,將浮出水麵的鯨魚徹底殺死,然後將之拖到了一艘捕鯨船的船邊,利用鐵索、滑輪將之吊到了船頭的甲板進行分割處理。
12米長的灰鯨約有20噸重,不過對於將近600噸的“長榮號”捕鯨船來說,還是可以起吊的重量,隻不過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而已。通過這次捕鯨行動的成功,陸長榮、陸長庚兩兄弟不僅證實了捕鯨炮的可靠性,也證明了改進後的捕鯨船比從前的船隻更適合用於捕鯨。
由這一日起,大明的捕鯨業獲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捕鯨炮的發明不僅減少了船員捕鯨時的危險,還加快了殺死鯨魚的速度。在20-30米外用黑火藥射擊,總比用小船劃到鯨魚身邊去投擲標槍來的簡單便捷。
在過去,一艘捕鯨船一年最多也就殺死20餘頭鯨魚。但是現在,一艘捕鯨船起碼能夠殺死100頭,唯一讓人擔憂的是,如何處理及保存這些鯨製品。不過,不敢怎麼說,捕鯨業已經從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變成了一門極為暴利的生意。
大量的資本被投入到了這個產業之中,不斷擴大的捕鯨船隊,開始從大明、朝鮮、日本甚至是楚科奇半島上的土著中招募,永遠令船主們感到數量不足的船員,這也為大明艦隊提供了一個龐大的船員儲備。
就在陸長榮、陸長庚兩兄弟帶著船員興高采烈的切割著灰鯨時,張相庫終於迫使扶桑島上最後一個阿伊努部族向自己投降,完成了統一扶桑阿伊努族的任務。
年屆30的張相庫,雖然還具有阿伊努人旺盛毛發的特征,但是他的言談舉止已經完全類似於一個大明人了。此時的他不但已經接任了日高地區阿伊努族首領的位置,也是被大明任命的扶桑守備。
他自五年前從大明返回之後,就致力於兩件事,第一是統一扶桑島上的阿伊努人;第二便是改革部族陋習,下令部民全麵中華化。
當今日最後一個阿伊努族向他投降之後,這兩件事總算是稍稍有所成就了。不過去過了大明學習的張相庫很清楚,之所以他能夠順利統一扶桑,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大明的扶持。
整個島上的阿伊努人不過3.5萬左右,就算完全統合起來也不過和占據了津輕郡的鬆前藩勢均力敵罷了。如果不是有明人在邊上威懾,鬆前藩根本不會給他統合扶桑阿伊努人的機會。
因此在簽署完協議之後,張相庫立刻趕去了小樽,向駐紮在當地的大明官員進行了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