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498章 是犬還是狼?(2 / 2)

朕一向都認為,這世上從沒有無緣無故的忠誠。人麼,要麼忠誠於利益,要麼忠誠於信仰。就像遼東漢人可以忠誠黃台吉,那麼女真人自然也能忠誠於我大明。

而總參謀部要做的,就是設計出讓軍隊忠誠於國家的製度,而不是整天擔憂這個,擔憂那個。那樣的話,很快我們手中就沒什麼人可用了…”

對於皇帝的話語,離開了西苑精舍的孫傳庭一路上陷入了沉思。而精舍內的朱由檢稍稍放鬆了一會之後,又開始繼續處理起案頭堆疊如小山一般的文件來了。

不過他連續翻看了幾份奏折之後,頗有些意外的抬頭向呂琦問道:“最近燕京大學內發生了什麼?怎麼有這麼多人批評伽利略和他的弟子?”

呂琦眨了眨眼睛,才想到了什麼說道:“奧,回陛下話。燕京大學內最近發生的事,大約就是伽利略教授和他的弟子同那些耶穌會傳教士、一些燕京大學的教授對教學方式上的爭執了。”

朱由檢放下了手中的奏折,好奇的問道:“他們爭執的問題是什麼?”

呂琦這下倒是想了好久,才斷斷續續的複述道:“耶穌會傳教士和一些教授們認為,伽利略教授和他的弟子不教授書本上的內容和前人已經得出的正確結論,反而鼓勵學生們自己去猜想、實驗…這完全是一種浪費時間和金錢,誤人子弟的教學。而且還容易讓這些學生們失去對老師的敬畏,去做一些離經叛道的舉動。

至於伽利略教授則認為,即便是將書本上的內容和前人的結論倒背如流,也不代表學生們獲得了這些知識,這隻不過是將書本上的文字變成了學生頭腦裏的文字,充其量隻能稱這些學生是兩腳書櫥,而不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

他還認為,學生在大學中學習的不應該是固化的文字,而是應該學習如何尋找新知識的方法。隻有讓學生掌握了尋找新知識的方法,那麼學生在離開大學之後,也能夠利用自己掌握到的方法去獲取新的知識,而不是一離開大學就成為了被時代所淘汰的無用之人。

當代的自然科學的新理論,莫不是在質疑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就好比地心說和日心說,如果沒有質疑前人的科學精神,那麼我們就無法發現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動的,那麼自然科學就無法再繼續向前進步…”

“難怪這些官員會這麼憤慨的上書批評他了。”朱由檢心中頓時有些恍然大悟了起來。和腐朽而守舊的教廷一樣,在中國也很是有那麼一些守舊固執的保守派。他們常常把“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句話掛在嘴邊,把孔孟之言奉為圭臬。

伽利略的言論在西方刺痛了教廷的神經,在東方也一樣刺痛了這些保守派的神經,所以才能讓這些保守派官員和耶穌會傳教士聯合起來對伽利略發難。搞笑的是,就在不久之前,雙方還是勢如水火的存在。

朱由檢低頭想了一會,便對著呂琦說道:“給朕安排一下,三日後朕要前往燕京大學一行,看看新校園落成的狀況…”

三日後,朱由檢在教育大臣李天經的陪同下去參觀了燕京大學的新校區,和他登基時的國子監相比,現在的燕京大學麵積足足是當初國子監麵積的四倍了。與國子監相鄰的孔廟,現在已經成為了燕京大學內部的一個單位。

數次擴建之後的燕京大學,麵積超過了150畝,校園內除了各個學院的的教學區和相連的水泥路外,一眼望去便是綠樹、草坪、花圃和運動場所,和當初國子監殘破局促的模樣實在是大有不同。

參觀完燕京大學的新校區之後,朱由檢便在大學新落成的操場上,向3000餘名師生進行了講話,在大大誇獎了一番燕京大學這兩年培養出來的學生之後,朱由檢便把話題轉到了最近大學內的學術之爭上來。

“…所以朕希望諸君注意,學術之爭,應當起於學術而止於學術,切不可將學術之爭變成門戶之爭。天啟年間,朝廷因為門戶之見引發的黨爭,朕以為不管是朕也好、官員也好,還是你們這些學生也好,都要引以為鑒…

朕始終以為,對於學術的爭論,應當是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是借此攻擊異己。朕不想因言而廢人,所以你們也千萬別幹因人而廢言的事。

因為中國的未來既是屬於我們的,也是屬於你們的,歸根結底終究還是屬於你們的。中國之未來究竟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文明社會;還是一個人心鬼蜮,人人自掃門前雪的自私自利的社會。並不取決於朕和當朝執政的袞袞諸公,而是取決於你們究竟打算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