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491章 金融戰爭(1 / 2)

在王府井山西銀行的總行內,山西銀行的董事長常萬春、中央銀行的代表汪可仁、四海貿易公司的代表王本仁及內務府派出的代表李延庚等人,正商議著關於如何利用後金設立股票交易所打擊後金經濟秩序及順便牟利一事。

一名山西銀行的高級職員正向眾人解釋,為什麼設立股票交易所能夠打擊到後金經濟秩序的緣由。“…其實這就和我們平日裏見到有商戶囤積居奇牟取暴利的原理是一樣的,我們現在印刷的紙幣,本身並無價值,有價值的不過是承載於紙幣上的國家信用。

根據戶部的規定,大明元紙幣可以在銀行中承兌到票麵價值的金銀,也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到相當於金銀價值的商品,這就是紙幣之所以具有價值的根本。

如果一旦大明元紙幣在銀行中兌換不到票麵價值的金銀,又或者隻能兌換到小於票麵價值的金銀,那麼這個時候市場上紙幣能夠買到商品就有可能減少數量,又或者商販會采取拒絕接受紙幣,那麼紙幣也就失去了流通中的貨幣作用,不能成為貨幣的紙幣就是廢紙一張。

而在另一方麵,紙幣不是金銀,金銀難以開采,而紙幣容易印刷。但是市場上的商品數量在一定時間內是固定的,一旦紙幣的供應速度超出了商品的供應數量,那麼也就表示雖然大家都持有紙幣,但是總會有一部分人買不到東西。供應市場上的紙幣越多,買不到東西的人也就越多。

一旦遇到了這樣的狀況,即便紙幣在銀行內能夠足額兌換出金銀,市場上的商品價格也會暴漲到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比如前幾年陝西大荒時,一兩銀子都換不來一碗米,這就是商品緊缺的一個特殊例子。

我國一直是一個缺乏金銀銅的國家,所以市場上最常出現的都是錢荒,而不是什麼商品緊缺。從兩宋到國初,朝廷都曾經試圖使用鐵、布、紙、絹等作為金銀的替代物,但是最後都失敗了,國初時的大明寶鈔後期貶值的已經和廢紙沒有區別了。

是以在陛下下令印刷大明元紙幣以取代金銀在市場上流通時,最為擔心的便是紙幣發行量過多。紙幣雖然能夠解決市場上的錢荒問題,但是朝廷並不能控製紙幣的流向。比如從前的晉商和徽商,賺到了大量的金銀之後就喜歡窖藏起來,從而人為的控製了市場上的貨幣流通數量。

但是紙幣並沒有窖藏的價值,大多數商人不是在第一時間兌換成金銀,便是將它再次花出去。如果商人手中的紙幣都流向同一種商品,比如糧食,那就會瞬間推高糧食的價格,造成社會的動蕩。

因此,陛下才會成立股票交易所,以股票和國債吸納社會上多餘的紙幣,並將之投入到再生產中去。後金仿效我們成立股票交易所,的確是可以作為調節市場上紙幣數量的蓄水庫,穩定住國內的金融秩序。

但是,後金和我國不同,他的原材料出口國是我國,他的日用品進口國也是我國。也就是說,假設我們在後金設立股票交易所的時候推高股票價格,將後金市場上的紙幣吸引進股票市場,從而人為的推高後金紙幣的發行數目。

然後在股票高漲的時候離場,同時封鎖同後金的進出口貿易,那麼後金的股市就會出現毀滅性的暴跌,而跳出股市的資金又會造成後金市場上各種商品的價格高漲…在這一連串的經濟手段攻擊下,我們認為後金建國以來從遼東民眾手中掠走的財物將會全部的吐出來,這個數目應該不會少於一千萬元…”

“那我們還在等什麼?我認為可以立刻推動這個計劃。”王本仁頗為興奮的起身對著眾人說道。

常萬春立刻製止了他說道:“事情當然不會那麼簡單,王董事,你還是先坐下繼續聽一聽。”他接著又對著那位站在眾人中間的高級職員說道:“你接著說,完成這個計劃的難題是什麼?”

“根據我們的研究,幫助後金設立股票交易所不是問題,推高股票價格也不是問題,封鎖同後金的貿易也還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應當如何將收割的物資和財富轉移出來。

後金的金融係統雖然已經向我們敞開了大門,但是後金的羊圈外麵還是有那麼幾隻牧羊犬的。我國的武力現在還沒有取得對後金壓倒性的優勢,所以一旦市場出現恐慌,後金很可能動用武力封鎖一切貿易渠道,這樣一來我們從後金平民身上收割的財富和物資就可能落入到後金大汗的手中。

一旦出現了這樣一個局麵,我們就成了為他人做嫁衣裳了,即便後金的經濟秩序受到了打擊,元氣也不會損失太大。這就是我們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

汪可仁聽完後頓時笑了笑說道:“有李秘書在這裏,這個難題也就不成為難題了。”

饒有興趣在邊上傾聽的李延庚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從沈陽逃歸的他,對於京城的一切都感覺非常新鮮。雖然在沈陽他也算是後金年輕一代中文武雙全的佼佼者,但是到了京城之後他才發覺,他的學問究竟有多麼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