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玨也不理會他,隻是深呼吸了一口氣,便隨意的挑揀起了桌上的零件裝配了起來。老家在蘇州府長州的薄玨,因為對天文、數學和機械製造上的造詣被當地縣官推薦給了朝廷,隨即被應召到了皇家科學院學習。
放棄了科舉,一心隻想研究學問的薄玨,頓時在皇家科學院和軍器監找到了自己的理想。這數年來,他和畢懋康兩人隻研究了兩件事,如何製作出一把好槍,和怎麼實現槍械的標準化生產。
雖然在軍器監成立的那一天起,皇帝就要求軍器監的官員和工匠們實現標準化生產,並統一了度量衡。但是想要真正實現槍械的標準化生產,卻是一個漫長的道路。
薄玨和畢懋康一邊優化著燧發火槍的性能,一邊將燧發火槍分解成可以大規模製作的各個部件。為此他們兩人和工匠還設計出了一係列加工用的機床,從而實現了槍械部件的流水化生產。在這個過程中,兩人還製定了一係列的生產標準,從而為實現工廠標準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花費了三年的時間,薄玨對於今天的實驗感到信心滿滿,在他的手中很快就組建好了一支燧發火槍,接著是第二隻…邊上的畢懋康和工匠們都瞪大了眼睛,看著薄玨手中行雲流水的動作,不敢大喘氣。
就在組建最後一隻火槍時,薄玨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畢懋康立刻緊張的問道:“怎麼,零件裝不上去?是那個地方出了問題?”
薄玨搖了搖頭,輕輕對著手上的部件吹了口氣,吹去了上麵依附的碎屑之後,又重新安裝了起來。隨著最後發出的“卡塔”聲,方桌上出現了五隻裝配完成的火槍。
薄玨強製鎮靜的對著眾人說道:“接下來就要打靶了,隻要能夠通過打靶的測試,那麼我們的火槍標準化生產程序就算真正成功了。”
畢懋康毫不客氣的拿起了一把火槍說道:“還等什麼,大家各自拿上一把,去靶場…”
一日之後,孫元化和畢懋康、薄玨的奏折便送到了崇禎麵前。看完了孫元化的奏折時,朱由檢的神情倒是沒什麼變化,隻是吩咐王承恩照著孫元化的要求批示轉給內閣。
不過當他看了畢懋康、薄玨的奏折後,倒是發了好一陣呆。過了許久方才猛的推開椅子站了起來,快步走到陽台前看了好一陣外麵的風景,方才心情舒暢的說道:“今天的天氣可真是不錯。值得喝上一杯。”
呂琦和王承恩探頭看了一眼外麵陰沉沉的烏雲,實在不知這天氣不錯該從何說起。不過王承恩很快就迎合著說道:“紹興府十來天之前送來了20壇20年陳的狀元紅,這酒醇厚而養生,不如中午為陛下備上一點?”
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好,給朕弄上一壺。另外取10壇狀元紅送去給軍器監槍炮局,讓畢懋康、薄玨和那些工匠一起慶賀。另外核準槍炮局各人的功勞,該給的賞賜都一一落實下去,這件事就交代給王伴伴你了…”
會同館內,剛剛洗漱過的阿敏走出浴室時,便看到了聞訊而來看望自己的愛爾禮。父子兩人兩年多沒見,此刻相見恍如隔世,愛爾禮不由上前抱著父親痛哭了起來。
阿敏倒還是神色平常,他拍了拍兒子的後背說道:“哭什麼,咱們父子能夠活著相見,還有什麼可求的。”
愛爾禮好不容易止住淚水,立刻對著父親著急的問道:“額娘和弟弟們呢?”
阿敏的神情頓時有些尷尬了起來,站在一邊的宋獻策趕緊為阿敏解圍道:“當時情勢危急,我們自己尚且不知能否逃出沈陽,又怎麼能帶上福晉和幾位公子。
不過黃台吉也不敢對福晉和幾位公子下手,否則鑲藍旗上下豈不要人人自危。更何況,哪怕濟爾哈朗再怎麼無情,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黃台吉對付自己的嫂子和侄子,否則他何以駕馭鑲藍旗上下。”
阿敏點了點頭,趕緊接過了話題說道:“宋先生說的不錯,我當日自顧不暇,豈能帶著你額娘和幾個弟弟去冒險。他們留在沈陽倒還有一點生機,隻要我不死,終究會打回沈陽去的。
我們父子兩人好久不見,不如坐下慢慢聊。宋先生能否為我們叫上一席酒菜?”
宋獻策對著阿敏拱手告退,出門去為父子兩人準備酒席了。阿敏這才攬著兒子的肩膀向客廳內走去說道:“你和我說說,這大明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對你可還信任?你覺得我來了大明,這皇帝能不能讓我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