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410章 法律的本質(2 / 2)

但是對於臨近山東、河南部分河北地區的地主士紳來說,他們距離京城太遠,觀念也較為保守,因此並沒有從朝廷鼓勵工商的政策中獲益,怨氣自然就更大一些,聯合山東的地主士紳反抗土改政策,也就不足為奇了。

聽完了崔呈秀的報告之後,朱由檢思考了許久說道:“事情既然已經變成了這樣,朕覺得目前土地改革委員會不僅不能退縮,反而要進一步徹底完成河北的土地改革計劃。

另外,山東民眾既然已經卷入到了土地改革的政策爭議之中,那就幹脆今年把土地改革計劃擴張到山東全省。土地改革委員會隻有展現出堅定改革的決心,才能夠迫使那些中間派轉而接受朝廷的改革政策,我們需要麵對的就剩下了那些少數冥頑不靈的保守派。

現在在扶桑島、婆羅洲、柬埔寨、馬來半島都有著大量的待開墾土地,對於那些中間派,土地改革委員會可以以1:1.5或1:2的比例,發給他們土地拓荒證,準許他們前往當地申請開墾荒地,三十年內不收取地租。

對於那些堅決反對的保守派,則強製以1:1的土地比例,換取其在國內的全部土地,指定其前往固定地區領取土地,十五年內不得回歸…

朕看,這次的運河案子和反土改國策案,都可以遵照這一政策執行,隻要沒有觸及到人命案子,隻要他們肯認罪,就一體流放海外進行教育了…”

崔呈秀這時候又有點擔心,打蛇不死反有後患了,畢竟把叛逆帽子蓋在那些山東士紳頭上的,可就是他的主張。要是這些人隻是流放海外,到時卷土重來,必然是要和他或他的家族算賬的。

因此在稍稍猶豫之後,崔呈秀就有些擔憂的對皇帝說道:“陛下對這些士紳心存仁厚,臣自然是沒有異議的。

隻是,這些地方士紳都是當地的大族,如領頭購買河北土地反對土改政策的,便是王象春之子。王象春出身新城王氏,兄弟四人都坐到了一方之大員,臣等這裏流放了王象春一家,難保他的兄弟、友人、弟子不為其喊冤啊。

這案子如果不是叛逆之罪的話,這兒子犯的過錯牽連老子和族人,恐怕有些說不過去吧。”

朱由檢看了崔呈秀一眼,沉默了片刻之後,方才繼續說道:“先大體照著這個思路處理下去,至於有人還要興風作浪,糾結黨羽翻案的,再以企圖左右朝政的謀逆案另行處置。”

崔呈秀的臉色終於舒展開了,對著皇帝躬身說道:“臣尊旨…”

在距離京城南方數千裏的靖江島上,新被冊封的靖江王世子朱亨歅,正忙著走訪島上的領地,預備著如何安頓靖江王府日後的生活。

這座被更名為靖江島的島嶼,實是柬埔寨外海的第一大島,南北長約百裏,東西長約五十裏,東北部高而西部、南部地勢較低,島上基本還沒有怎麼開發,大多數地方都被森林所覆蓋,隻有西北部和東南部有幾個漁村和港口,人口約數千。

朱亨歅在島上待了半年之後,便意識到此地並不像看起來這麼荒涼貧瘠。島上不僅有著大批的椰子樹,還有成片的珍貴紅木。而島的四周都擁有豐富的魚類資源,西部、南部不僅有著大片的白色沙灘,在這些地區的淺海還有著大量的珍珠貝,出產的珍珠品質不弱於合浦珍珠。

這邊的氣候雖然不及桂林分明,但是夏季和晚上卻比桂林要涼爽,除了每年10月這一個月的雨季外,其他11個月都是晴朗的旱季。因為有著海風的吹拂,旱季倒是並不炎熱。

朱亨歅在研究當地地理氣候的同時,便拒絕了靖江王朱履祜、廢世子朱亨嘉等宗室請求,先仿照桂林靖江王府,在島上建造一座新的王府供大家居住的想法。他把手中的資金全部用作從廣西遷移貧民,及在島上修建水庫,並對碼頭和漁船進行修繕的資金。

雖然他的做法使得廢世子朱亨嘉等人極為不滿,但是卻獲得了不少宗室成員的支持,畢竟修建王府隻能讓少數人受益。更何況,被朝廷遷移到海外之後,不少宗室倒是明白了過來,今後他們隻能靠著領地的收入吃飯了,別指望朝廷再給他們什麼補貼。

在這種海外的窮鄉僻壤,那些連語言都不能溝通的海外土著肯甘心情願被他們驅役嗎?大多數宗室的腦子還是正常的,在這樣的地方惹惱了當地土人,別人鬧性子砍死了他們,隻要渡海逃往大陸,就什麼事都沒了。意識到這些之後,大多數宗室反而比在桂林時更為遵紀守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