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386章 初訪莫斯科(2 / 2)

那些鋸齒形的紅色城牆和高大雄偉的尖頂建築,給他們帶來的震撼並不亞於西安城內的各項建築。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終於確信,俄羅斯這個國家同草原上那些韃子還是有些區別的。

1632年的俄羅斯,正是結束了伊凡雷帝以來混亂時期的國力恢複期。當然,此時的俄羅斯還處於被鄰居們肆意欺淩的時代,除了西伯利亞叢林裏的野人,隻要是個國家就能過來欺負一下俄國人。

北方的瑞典從俄國人手中奪取了環繞芬蘭灣的亞姆、伊萬城等五座城市,切斷了俄羅斯通向波羅的海的通道。

南方的克裏木汗國繼承了金帳汗國的衣缽,卻成了奧斯曼帝國的半附庸,不僅自身在穆斯林化,還企圖在伏爾加河畔建立新的穆斯林國家。不管是出於曆史傳統還是宗教文化,克裏木汗國都是俄國人最為警惕的敵人。

而西麵的波蘭-立陶宛王國則是俄國現在最為強大、最為險惡的敵人,波蘭-立陶宛王國實質上是一個共主聯邦,除了擁有同一個國王之外,兩國都分別擁有獨立的行政和立法機構。

西格蒙德三世統治下的波蘭-立陶宛王國不僅奪去了俄國大片的土地,還兩次打進了莫斯科,扶立了一名偽沙皇季米特裏,砍掉了另一位沙皇的腦袋。

即便是波蘭-立陶宛聯軍被趕出了莫斯科,西格蒙德三世也還是拒絕承認全俄縉紳大會推舉出來的米哈伊爾是俄羅斯的沙皇,他堅持自己的兒子波蘭王子弗拉迪斯拉夫才是真正的沙皇。不過好在這位讓俄羅斯人驚恐不已的波蘭國王在今年終於去世了。

俄羅斯人在慶祝這位波蘭王的去世之餘,便迫不及待的挑起了戰爭,試圖奪回在1618年割給波蘭的斯摩棱斯克城。

至於俄羅斯的國內形勢,全俄縉紳大會推舉出來的沙皇米哈伊爾·羅曼諾夫並不是一個強悍的君主,甚至於他本人一開始是拒絕擔任沙皇的,他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被波蘭國王斬首的沙皇。因此在他登基後的幾年裏,掌握俄羅斯的是大貴族所控製的全俄縉紳大會,而不是沙皇的宮廷。

不過這樣的情況在1619年沙皇的父親菲拉列特大牧首被波蘭人釋放後結束了,這位大牧首是一個堅定而無情的強人,他一回到莫斯科便從兒子手中取得了代為行使沙皇職責的權力,並很快就將大貴族們從俄國的政治中心給排擠了出去。

菲拉列特大牧首和俄羅斯貴族中的一些有識之士都意識到,如果俄羅斯想要保衛自己就需要一隻強大的軍隊;而想要建立一隻強大的軍隊,又必須讓國庫豐盈起來。

在當時的俄羅斯,想要讓國庫豐盈起來,一是增加土地租稅,一是大力發展貿易,從貿易稅收中想辦法。增加土地租稅顯然會損害貴族們的利益,

因此俄羅斯的改革,便是從貿易稅收開始的。新的居民數量統計和國家財產統計,大力鼓勵同國外的貿易,使得關稅收入成為國庫的主要財政來源。對於廣袤的西伯利亞的征服,則正源源不斷的為俄羅斯創造了大量財富,讓俄羅斯的國庫充實了起來。

因為北、西、南三方都有著強大國家阻礙,才迫使俄羅斯不停的向東麵的西伯利亞叢林擴張,讓他們找到了一座皮毛的寶庫。不過俄國人也一直在尋找韃靼人口中的,東麵那個富饒的絲綢之國汗八裏,試圖從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家中獲得足夠的財富,讓俄羅斯完成崛起的夢想。

這也就使得,當李自成所在的商隊曆經10個多月抵達托木斯克,一座距鄂畢河河口60公裏處,托米河右岸南山腳下的一座木石城堡時,這座城堡的軍政長官還以為這隻來自汗八裏的商隊,是來向沙皇表示臣服的。

商隊的首領立刻通過翻譯向這位軍政長官表示了憤怒,並表示這位軍政長官所知道的額魯特部和阿勒坦汗都是大明君主的藩屬,他們前來俄羅斯隻是為了打開商路並向沙皇遞交兩國友好往來的國書,並不是前來被羞辱的。

那位軍政長官看著充做通譯的韃靼人麵紅耳赤卻不敢反駁這位商隊領袖的說法,頓時意識到此前他們從韃靼人口中了解的中國信息可能是錯誤的。

作為開拓西伯利亞及中亞地區的俄國貴族,這位托木斯克的軍政長官顯然是一個靈活變通之人。他很快就向商隊領袖表示了抱歉,並答應派人護送商隊前往莫斯科晉見沙皇並遞交國書。

從托木斯克到莫斯科的距離,大約占據了商隊總行程的三分之一,但是商隊的成員都覺得比之前的行程要輕鬆太多了。因為這段路程上到處都有水路相連,而不必再靠著牲畜和雙腳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