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請大貝勒前來,可不是來當什麼和事老的。莽古爾泰在東麵的失利,不僅折了萬餘蒙古騎兵,連他自己的正藍旗也有一半多沒能逃回來,這一仗實是我後金立國以來損失最大的一仗,還是野戰對壘中的失敗。
我們接下去若是不能重整軍心,這剩下的人馬究竟有多少人能夠返回沈陽,也是在未知之數啊。請大貝勒過來,正是要商議下一步究竟是留還是走?”
代善低頭思索著,他已經聽出了黃台吉想要撤兵的心思,隻不過一直主張和明軍打上一場的黃台吉,實在是拉不下臉來打自己的嘴巴子,因此才希望由他來提出撤兵的主張而已。不過代善也知道,他這一張嘴無疑就等於是替黃台吉分擔了此次出征失敗的責任。
代善雖然心中頗為不願意,但也不能不給黃台吉一個台階,畢竟真的為了這點失敗的責任而斤斤計較,倒是真有可能把他們都留在這個地方了。
“汗王,我以為還是應當撤退了。雖然我軍實力猶存,但此地畢竟遠離遼東,我軍之傷亡難以得到救治。而敵軍卻不同,他們背靠大同,受傷的人可以運回後方醫治,還能繼續調派新力軍上來。我軍越打越少,敵軍越打越多,這仗還有什麼打頭呢?
我軍此次出征,乃是為了消滅察哈爾部而來,但是現在明軍和察哈爾部聯手,我軍單拳難敵雙手,消滅察哈爾部的目標已經不太可能實現。要是繼續和對麵僵持下去,倒是有可能讓我們的蒙古盟友動搖叛離,這不是自討苦吃麼?
最後,若是對麵主持大局的隻是普通明將或是文臣,我們也許還能期待明國朝廷對於邊塞武力的忌憚而使出什麼昏招。但是明國皇帝的旗幟既然豎立在對麵,我以為我們是等不到這種機會了。
既然撤軍乃是早晚之事,早撤總比晚撤好,早撤還能保住我軍一些元氣,減輕那些蒙古盟友對於我方的抱怨。咱們還是下次再尋找機會吧…”
代善說出的理由頓時令帳內的小貝勒們連連點頭,他們也覺得眼下的形勢對於己方太過不妙,不如早點撤回遼東較為安全。
看著這些思歸心切的小貝勒們,黃台吉也是極為無奈。他心裏也很是感慨的想著,若是父汗生前遇到這樣的場麵,恐怕沒人會因為這麼一場失敗就想要回家吧。當然,若是父汗來指揮這場遠征,說不定就不會出現這樣令人詫異的失敗了。
稍稍在心中感慨了片刻,黃台吉就拋棄了這點軟弱的想法,重新令自己振作了起來說道:“大貝勒說的不錯,這一仗我們輸了,那就應該認輸。
不過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今日這一仗的失敗並沒有動搖我女真八旗的根本,因此即便是要撤兵,也不能如同喪家犬一般逃亡。
我的意思是,派人向明軍言和並索回俘虜和屍體,我們不能將為了後金征戰的義勇之士拋棄給明人…”
黃台吉的話語還沒有說完,一名白甲侍衛便匆匆進了大帳,向他稟告道:“汗王,明國放了一名正藍旗的俘虜回來,他說明軍有口訊讓他帶給汗王和兩位大貝勒。”
黃台吉聽完了被釋放的渾達善帶回的口訊之後,臉上的神色變得極為複雜,他幾乎就不想說什麼話了。明人再一次搶在了他的麵前,將他想要用於遮羞的話語都說完了。
除了那些小貝勒們一副喜形於色的神情,認為戰爭就此結束真是一件好事。代善和黃台吉卻都知道,這對於後金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明人先是在蒙古諸部麵前顯示了自己的武勇,接著在占有這樣的優勢下,卻又主動提出了和平,這無疑已經打消了後金軍中蒙古諸部的最後一絲戰意。
在這個時候,後金如果還想和明人繼續戰爭,不僅會令對麵明軍中的蒙古人更為憤恨,也會令自己這邊蒙古人的心思更遠離後金了。
明人放出了這麼一個消息,就徹底瓦解了後金軍中的滿蒙聯盟,這讓黃台吉比剛剛聽到莽古爾泰的頂撞還要鬱悶和惱火。
更讓他感到擔憂的是,明國皇帝居然能夠在這樣的勝利麵前保持冷靜,不被勝利所衝昏頭腦,並迫使對麵的明蒙聯軍接受自己的主張,這無疑彰顯著這位年輕皇帝對於軍隊和那些依附大明的蒙古部族的掌控。
黃台吉意識到,這一次繞道漠南草原的遠征,也許就是後金最後的機會了。今日之後,漠南草原已經開始向後金關上大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