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337章 一個艱巨的任務(2 / 2)

乙邦才出自山東衛所軍、王恒乃是武秀才出身,兩人進入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時都是信心滿滿的,希望畢業之後能夠進入新軍一展所學建功立業。不過沒想到卻被連善祥抽了去,做了禦前侍衛。

若是那些舊軍中的將士,大約還覺得禦前侍衛的待遇不壞,能夠在皇帝麵前不斷露臉,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發達了。不過對於陸軍軍官學校的畢業生來說,第一等的去處乃是陸軍總參謀部,次一等的是新軍,再次一等也是邊軍,禦前侍衛才是無所事事的最壞去處。

正想著如何調出禦前侍衛的兩人,聽到皇帝要親自分派他們的任務,隻是楞了片刻,便齊齊咬著牙說道:“臣等進入軍校學習,便是抱著為陛下赴湯蹈火的想法而來的,事到臨頭豈有不為陛下分憂之理,還請陛下盡管吩咐。”

朱由檢頓時笑了笑說道:“好,有這樣的誌氣,就沒有什麼事是你們做不到的了。都坐下吧,朕慢慢和你們講,要你們去做的任務是什麼。”

乙邦才、王恒戰戰兢兢的坐在了一側的沙發之後,連善祥便從一側的瓷瓶內取出了一卷地圖,攤開放在了他們和皇帝麵前的茶幾上。

識圖、認圖乃是陸軍軍官學校的基礎課程,兩人很快就認出了這是半張放大的世界地圖。地圖上麵主要是畫出了大明的海岸線、中南半島、東南亞群島、南亞大陸的輪廓。

朱由檢指著地圖說道:“大明的海岸線、琉球、台灣諸島,這些你們應該是不陌生了。越南、柬埔寨、瀾滄王國、暹羅王國、馬來土邦聚集在中南半島上,西班牙人的菲律賓群島、渤泥王國所在的婆羅洲島、香料群島、荷蘭人所在的巴達維亞、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這些地區的地理、氣候、文化和種族資料,大明也派遣商人在此地搜集。

但是出了馬六甲海峽之後,對於印度洋地區我們卻很少有詳細的資料。這一地區有兩個地方是大明急需了解的。

一個是緬甸王國,緬甸和我大明雖然有陸地交接的地方,但是那片區域都是茂密的森林地帶,地多瘴癘,我國之人難以生活於此。所以緬甸人攻打我國,就如同在家中閑逛一般自在,但是我們想要去找他們算賬,卻難以越過莽莽林海。

朕聽說,其實緬甸王國的精華就在臨近印度洋的沿海平原一帶,所以朕希望你們能夠好好調查一下這一片地區,了解這裏的地理、氣候、物產和民族特征,以備將來之用。

而另一個區域則是這一片大陸,歐洲人稱這裏是印度大陸,據說現在這片大陸上正處於南北對峙的局麵,北麵的莫臥兒帝國強大無比,打的南方各土邦是節節敗退。

朕需要你們分別去南北地區調查,搜集有關莫臥兒帝國的一切資料,也要了解南方各土邦的各種情報。最為重要的是了解這片大陸上的棉花種植狀況和棉布生產情況…”

看到乙邦才、王恒有些難以理解為什麼要搜集印度大陸棉花和棉布的資料,朱由檢於是先改口為兩人解釋了一下。

“…今年我大明投入市場的棉布達到了近7千萬匹,即便按照最低一等的稅額,每匹五分錢,也為國家貢獻了350萬元的稅收。更別提其中有十分之一出口海外,為我國賺取了高額的利潤。

不過,我大明的棉布不管在塞外、西域、西藏、朝鮮、日本、琉球,都能賣出2-5元一匹。唯獨在東南亞群島和中南半島,布匹的價格反而從此前的2元一匹掉落到了1.6元一匹。根據海關和海商協會的調查,我們認為是荷蘭人運入了印度棉布同我們在這一區域進行了競爭。

自從去年開始,棉花、棉線的上漲,導致國內的棉布也達到了1.15元每匹,加上運費的話,在東南亞地區的棉布銷售隻能保本而已。這樣的狀況顯然有礙於我國商業資本對於棉紡織業的投入…簡單的說就是影響到了大明的財政收入。

如果大明的財政收入出現了問題,大明的軍隊整編就會出現問題,軍隊如果出現了問題,朝廷現在推動的改革就難以成功。

所以,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印度大陸的植棉規模和棉紡織業的生產,假設能夠找到摧毀印度棉布生產的方式,我們不僅在東南亞地區消滅了一個棉紡織業的競爭對手,還找到了一個更為遼闊的棉布銷售市場。

這是涉及到我大明未來國運的大事,所以朕希望你們要把這次任務當做是向敵軍發起決死衝鋒,絕不可以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