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件事,最後以明國補貼了一部分飲食津貼而平息了下去,但是雙方之間的隔閡就已經產生了。
當然,如果德川忠長起兵之後表現出了自己的才能,那麼看在未來的前途上,這些士兵大約還能忍耐一下。今後在不斷的勝利中,雙方或許還能彌補這道裂痕。
然而,德川忠長起兵是起兵了,也打出了奉天靖難的旗號。但是接下來,這位大納言殿下似乎就毫無想法了。除了困守於駿府城內,不斷的收聽著來自各處的壞消息,坐視駿府城內外百姓的逃離,他簡直是束手無策。
而最讓人詬病的是,他居然讓鬆野重元帶人把自己的家眷和一些家臣的家眷給送走了。這一舉動使得大家都認為,忠長殿下並無意死守駿府城,不僅一些士兵開始逃亡,連原本處於觀望的遠江豪族,也迫不及待的向尾張的義直殿下投誠了。
於是,在忠長起兵後的十五日,義直按照江戶的命令,帶著三千軍勢進入了遠江國。甲斐也派出了1500人慢悠悠的向駿河而來了。板倉重昌和柳生宗矩帶著附近幾個藩國征發的6000軍勢跨過了富士川,快速的向著薩垂嶺要道進攻了。
在駿府城岌岌可危的狀況下,鳥居成次等一班武士終於坐不住了,跑去了德川忠長麵前進言。他們認為如果不出兵據止幕府軍隊的三路攻勢,任由幕府軍隊長驅直入,恐怕幕府軍抵達城下時,便是城內士兵投誠之日。
朝倉宣正雖然年輕時參加過小田原征伐、上田合戰,但都隻是作為小部隊番頭出戰,之後便一直沒有再上過戰場,完全是憑借著勤懇工作逐步提升到這個位置的。作為德川氏的家臣,他對於幕府有著發自內心的畏懼。
即便是他認可了德川忠長起兵倒幕的主張,但是讓他帶兵出城去抵抗幕府大軍,想一想他的腳就有些發軟。因此對於鳥居成次的建議含糊其辭,認為不如再等一等。
正直年富力強的內藤正吉、三枝守昌等人,原本就是駿府城武士的領頭人,他們卻極力反對鳥居成次出城據敵的建議,認為應當依托雄偉的駿府城對抗幕府的軍隊。這座有著權現殿監督修建的居城,本就是為了抵擋西國聯軍設計的,也是江戶的第一道防線。
內藤正吉對德川忠長說道:“…有著如此堅城而不防守,反而出城去和幕府軍隊野戰,不是棄己之長麼。”
而鳥居成次當時則認為:“守城的核心是外有必援之軍,現在殿下舉兵討伐幕府,未曾一戰就被幕府軍困在城內。先不說城內的將士們有沒有信心堅持下去,就是外麵那些諸侯看到這樣的局勢,還會起兵呼應殿下嗎…”
就在兩方爭執不下時,仙石久形、興津直正這些經曆過戰國末期戰爭的老武士們,終於出聲支持了鳥居成次。雖然他們並不是什麼出色的將才,但是經曆過戰爭的他們,很清楚鳥居成次說的才是正確的。
如果不在野外打一仗,提振下自家軍隊的士氣和信心,讓幕府軍就這麼毫無障礙的衝到城下,那麼還真有可能被幕府軍隊一擊破城。既然他們已經選擇和主君一起反對幕府,那麼再三心二意就等於是自找死路了。
已經平定了天下的幕府,是不需要展示對於俘虜的寬容的,相反他們更需要用殘暴來震懾天下諸侯的異心。因此即便忠長殿下失敗後還能留下一條命,他們這些家臣是絕不會被幕府寬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