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兵營的營長周遇吉第一時間就回複道:“根據這些資料的訴說,幕府的軍隊組成和我們的衛所軍製倒是有些類似。世襲製度的武士家族,類似於我國的軍戶,不過他們的年俸製度倒是比我國的軍戶的待遇要好,而武士的地位也遠遠高於我國的軍戶。因此在戰鬥中,作戰意誌要高於被強征入伍的軍戶子弟。
不過,這些武士雖然擁有一定的作戰意誌,但是在長期的和平時日下,他們的作戰技能和軍隊組織體係已經渙散無力,和數十年前那隻入侵朝鮮的日本軍隊難以相比。
而且根據他們的報告,日本並沒有建立可靠的常備軍體係,由武士組成的軍隊,隻服從於自己效忠的主君。一旦作為軍隊核心的武士被消滅,依附於該武士的士兵很少會聽從於其他武士的支配,而是會直接選擇潰逃。
因此我們如果和幕府軍隊交手,應當首先打擊對方的指揮者,先破壞對方的指揮體係,然後再發起一次全麵的進攻,以驅散失去了組織的士兵們…”
其他軍官對於周遇吉的見解表示認同,第二步兵營的陳衛國則補充道:“從李晨芳少校發回的大阪城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要塞式城堡比我國的城池防禦要好很多。
雖然大阪城的城牆並不及京城的城牆高大,但是這種層層遞進的防禦設施,加上依托地形修建的內外城牆,如果是正麵強攻的話,恐怕就是新式火炮也是無能為力的。
李少校他們完全是憑借著對方毫無防備,且城中軍隊無人指揮的混亂狀態下,依托大阪市民的幫助才僥幸奪下了這座城市。
我相信,當其他藩國收到了大阪城失守的詳細情況之後,一定不會再犯大阪城守軍犯過的那些錯誤了。以我們這隻步兵團的力量,就算是加上日本西南倒幕軍隊的幫助,也是沒有可能從西麵一路打到江戶城下去的。
所以,我們如果登陸日本,就必須盡可能的避開攻城戰,將這些日本藩國的軍隊引誘到野外進行決戰…”
對於陳衛國提出的野戰戰術,在座的軍官們倒是沒有什麼畏懼的意思,反而有些躍躍欲試。這倒不是他們喜好野戰,而是在李晨芳等人的描述中,日本人的身高普遍在1米4-1米5左右,超過1米六的隻有少數人。
這些不吃肉食的日本人,形容枯瘦,身體的素質也較差,哪怕是武士中也有不少人缺乏耐力和爆發力。除了手持長槍的日本士兵之外,拿著武士刀和海防營士兵近身搏擊的武士們,往往很快就被加裝了刺刀的火槍給驅散了,比起需要空間揮砍的武士刀,能夠排列成緊密隊形的刺刀方陣顯然更具有威力。
這樣的日本武士和那些遼東穿著雙重鎧甲個頭高大又耐苦戰的女真戰士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對手。這隻剛剛組建的步兵團對於和後金軍隊野戰也許還有些心虛,畢竟女真人有實打實的野戰戰績在那裏。
但是一個數十年前被遼東明軍趕出島上去的日本軍隊,最近又被李晨芳帶著一隻仆從軍打下了大阪城,這讓在座的軍官們頓時看輕了幕府軍隊的戰鬥能力。
就算是盧象升,雖然並不讚成崇禎對於日本的開戰,認為這是勞民傷財之舉。但是對於日本人的印象,也就是一群敢於到大明沿海劫掠平民的倭寇,一旦大明認真了起來,這些倭寇就連家都回不去了。
當然,因為崇禎對於這次日本出征的慎重其事,不管是先劫回天秀尼,還是勾結德川忠長、長州、薩摩、熊本等倒幕勢力,再加上聯合朝鮮、荷蘭、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力量,足足謀劃了三、四年的時間。
崇禎的態度,自然也就影響了包括盧象升等軍官的準備工作,雖然他們看不起日本人的戰鬥力,但是在作戰準備上卻不敢稍加馬虎,畢竟沒人願意表現的自己比皇帝更英明。
盧象升巡視了房間內的一幹部下,最終把目光停留在了尚沒有發言過的曹大功身上,於是向他詢問道:“曹少校對此沒有可說的了麼?”
曹大功思考了一下說道:“炮兵連支持野戰的選擇,但是卑職也希望長官考慮,不要把火炮拆散使用,這不僅難以安排運輸火炮、彈藥的行程,也容易造成火炮用藥和火槍用藥的混亂。更不利於統一的指揮射擊,難以發揮出火炮的最大威力。”
盧象升對他點了點頭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大家今日的意見都很不錯,我希望你們回去之後,能夠把會上的總結向各部隊進行傳達,以確保士兵們在登陸日本之前,對自己要對付的敵人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以我的估計,出兵的日子應當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