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幕府應當停止對於天主教徒的迫害,釋放被關押的天主教徒並作出賠償…”
這份最後通牒隻有日本人和荷蘭人不知道,因此當葉雨軒進行宣布時,他們的臉色都有些不好看。
葉雨軒也不予理會,他接著說道:“這份最後通牒,幕府應當不會接受。不過這是我們介入日本內部事務的一個機會。我相信大家應當不會反對,畢竟我們這麼多艦隊彙聚在這裏不是來郊遊的。
接下來便是日本內部的事務,幕府將軍的弟弟德川忠長起兵反抗兄長,從而給予了薩摩、長州、熊本三藩起兵支持忠長反對幕府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對於拒絕了東協最後通牒的江戶幕府,我們將會扶持出一個新的將軍,然後同這位新的幕府將軍簽訂一個和平條約。
東協將會獲得在日本自由貿易的權力,而忠長殿下得到將軍的大位,三位日本大名將會獲得他們失去的領地。這就是我們設定的一個初步框架,在座的代表們可有什麼異議?”
熊本藩的代表加藤主水聽完後忍不住問道:“擊敗了幕府之後,大明真的隻是想要一個自由貿易協定?然後就撤兵嗎?”
葉雨軒掃視了一眼在座的眾人,發覺大家都很關心的看著他,於是便笑了笑說道:“日本乃是我洪武皇帝欽定的不征之國,中日之友誼遠至漢朝就開始了,雖然中間有些不愉快的經曆,但我們兩國畢竟還是東亞鄰國。
隻要日本不能把列島搬走,我們最終還是要做鄰居的。所以出征之前,陛下有言在先,我們這次出兵,乃是為了保衛大明商人的自由貿易權力,和大明人在外的安全。
隻要幕府能夠正視大明的要求,我國自然不會對日本有什麼想法。隻要新幕府不試圖挑釁大明在東亞的權力,我們自然是要撤兵的。”
葉雨軒的表態,不僅讓三藩的代表鬆了口氣,也讓幾位歐洲代表放下了心來。隻要中國的軍隊在戰後離開日本,三藩代表覺得對付剩下的南蠻人並不是什麼難事。而幾位歐洲殖民者的代表則認為,中國的撤兵將有助於他們獲得獨占金銀島的機會。
葉雨軒的全盤計劃,已經解決了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戰略部分,即便是經曆了多次殖民地戰爭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對於這個計劃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畢竟中國人已經給了他們太多的驚喜,不僅拉住了西南三藩倒幕,還在幕府內部拉攏到了一個反叛勢力。在這樣的條件下,不要說打敗幕府,就算是想要征服日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
而有了一個整體作戰規劃之後,接下來往裏麵填充戰術內容的討論就極為簡單了。
九州島上,熊本藩加上薩摩藩就已經差不多占據了半個九州島了。能夠和他們兩藩抗衡的,不過是鍋島氏、細川氏、有馬氏三家幕府親信率領的小藩。此外便是四國島上的鬆平、山內兩家諸侯,也許會渡海支援。
大家討論了一會之後,鄭芝龍就提出了一個建議,薩摩藩可以舉兵響應忠長,以此為借口進攻熊本藩。然後,熊本藩向周邊諸藩求援,諸藩若是不援,則薩摩藩再派出一路人馬從日向、豐後、豐前一路攻擊下去,各個擊破。
若是諸藩前來援助,那麼薩摩藩選取一個有利地形進行兩軍決戰,然後熊本藩臨陣倒戈,一次性擊潰諸藩聯軍,把九州島完全掌握下來。至於四國島的援軍,聯軍派出軍艦封鎖水道就可以了,不必去和島上的親幕府藩軍爭鬥。
九州島一旦拿下,那麼便可以征發九州諸藩兵力渡海協助長州藩,一路向東直到和大阪義軍彙合。然後再奪取京都,切斷朝廷同江戶的聯係,取消江戶幕府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熊本藩的加藤主水麵露不忍,他覺得這個計劃實在是太歹毒了。島津久元倒是眼睛發亮,覺得這個計劃實在是太出色了。
梅思沃爾德思考了下便說道:“我覺得這個計劃很不錯,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倒不如把艦隊分成兩隻。
一隻分艦隊負責日本列島南麵的海上封鎖,另一隻分艦隊負責日本列島北麵的海上封鎖。”
梅思沃爾德的提議倒是獲得了西班牙、葡萄牙人的讚成,許心素思考了一會便說道:“我讚成分成兩隻艦隊,主力艦隊放在大阪和江戶之間,分艦隊則用於保護九州、本州聯軍東進…”
荷蘭人隻是猶豫了一下,便同意了這個計劃。有了這些日本藩軍作為炮灰,倒是可以讓他們減少人員登陸的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