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路藩的藩主本多忠政,此刻正處於彌留之際,藩內上下正關注著藩主交替的大事,對於大阪、兵庫津被忠長叛軍奪取的消息根本無心應對,甚至連派兵奪回兵庫津的動作都沒有。
剛剛帶著長州討伐軍一萬五千人抵達廣島,和廣島藩藩主淺野長晟彙合的阿部正次,也收到了逃離大阪的船奉行小浜光隆的報告。
麵對身後發生的變故,阿部正次不得不中止了討伐長州的行動。但是他並沒有帶著這隻軍隊返回攻打大阪的權力,這隻軍隊中被征召來的藩軍沒有接到江戶的命令前,是不會服從他攻打大阪的指令的,因此他隻能要求小浜光隆前往江戶領取幕府的新命令。
長州討伐軍停留在長州藩之外的舉動,讓嚴陣以待的長州藩感到詫異,開始派出探子打聽討伐軍停留廣島不前的緣由。
而江戶幕府這邊,在連續接到了紀州藩和京都所司代傳來的大阪淪陷消息之後,幕府重臣和將軍家光終於相信了,大阪被一隻打著忠長旗幟的軍隊奪下,並不是什麼誤報消息。
將軍家光不得不親自前往了西之丸,把這個消息呈報給了在這裏養病的大禦所德川秀忠。德川秀忠聽後也是大驚失色,他立刻召集了幕府重臣到西之丸商議應對之策。
在眾人的討論中,家臣之首的井伊直孝認為,大阪城被人奪取的消息應當不假,但是不是忠長的部下則未必。因為忠長所領有的甲斐、遠江、駿河三國都在幕府的監視之下,並沒有聽說有什麼軍隊調動的消息。
忠長也許能夠在暗中訓練一隻百餘人的小型部隊,但絕不能在幕府眼皮底下訓練出一隻能夠攻下大阪城的強軍。所以他建議以大禦所的名義將忠長召到江戶保護起來,然後再以忠長的命令要求大阪的叛軍投降。
如果叛軍拒絕投降,那麼就表明這件事和忠長的關係不大。叛軍如果真的投降了,那麼也可以最小的代價平息大阪城發生的叛亂。
此外,幕府應當下令長州討伐軍返回,作好武力奪回大阪城的準備。
江戶日本橋出發到京都有兩條街道可走,一條是中山道長1080裏,路上多為山路,中間有69個宿場,以旅行的方式前進,最快也要2周。
一條便是通過駿府城的東海道,總長約1000裏,中間有53個宿場,因為東海道所處的大多為沿海平原,因此旅行者可以比走中山道節約一半的時間,也是從江戶往京都大規模行軍最為迅速方便的一條街道。
為了控製住這條對江戶最為重要的街道,東海道上被分封的大名都是德川家族的“譜代”家臣,這些人自德川家族起家的時候就跟隨著德川家,至今已經是好幾代的“譜代”家臣了。
比如小田原藩的大久保家族、掛川藩的鬆平家族、沼津藩的水野家族、岡崎藩的本多家族、彥根藩的井伊家族,另外便是德川的親族,比如駿河的德川忠長和尾張藩的德川義直。
現在德川忠長出了問題,也就意味著江戶到京都的東海道有被切斷的可能。失去了對於朝廷的掌控,也就等於動搖了幕府對於日本的統治,這是秀忠和家光父子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將德川忠長弄回江戶軟禁起來的意見,很快便得到了秀忠的首肯。不過接下來他們就遇到了另外一個麻煩,忠長若是乖乖聽話返回江戶,對於幕府來說就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但是如果忠長不肯應召,采取了武力抗拒江戶的行動,那麼依山靠海的駿河國還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攻下的。
因此最終大禦所秀忠作出了決定,命令柳生但馬守宗矩前去傳達召忠長返回江戶的命令,再令金地院崇傳前去勸說忠長,令他不要作出愚蠢的決定來。
在大禦所秀忠作出了決定之後,幕府上下頓時運轉了起來。在井伊直孝的主持下,一隊隊信使通過陸上的中山道和海上的船隻,將幕府的命令傳達到了尾張藩、京都所司代、紀州藩、德島藩及長州討伐軍手中。
幕府這種大動幹戈的行動,自然是瞞不過那些為幕府效力的旗本和禦家人的,很快大阪失陷及忠長殿下謀逆的消息就在江戶城內私下流傳了起來。
正在江戶家中休息的稻葉正利,很快就親友那裏聽到了這些傳聞。作為德川忠長的家臣,他隻是考慮了一個時辰,便收拾了一些錢糧,離開了江戶城。從江戶日本橋到駿府城大約需要3-4天的行程,但是稻葉正利隻用了2天半的時間就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