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202章 台灣和杭州(2 / 3)

僅僅三年的功夫,來自大陸的移民已經突破了10萬人。台灣北部多為來自大陸北方的移民,約3萬人,主要以采礦和伐木為工作。

台灣南部因為多平原,因此移民以耕作為主業,以福建人口居多,廣東、江浙的移民也有少量。

在顏思齊開台的時候,大陸移民最多也就近萬人,而島上的土著大約十萬有餘。因為地廣人稀,所以雙方相安無事,土人還從大陸移民這裏獲得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和鐵質農具。

但是當移民超過了十萬,台灣未曾開發的土地頓時就急劇減少了。後來的移民開始破壞一些森林,一方麵為自己修建房屋和工具,另一方麵則是把這些林地改成耕地。

大陸移民的行動固然是加快了台灣的開放,但也因此同本地土著發生了衝突。土著用來狩獵的森林被砍伐後,他們狩獵的對象鹿群就不斷的遠離傳統的生活區域。

無法獲得足夠的獵物,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傳統生活正不斷的被破壞著。他們要麼遷往大山的深處,同那些更凶惡的生番爭奪領地,要麼就得服從於大陸移民的管理,真正的定居下來,學習來自大陸的耕作方式。

這三年來土著不是沒有反抗過,但是在四海營和台海巡閱府的聯合絞殺下,和那些大陸移民的配合打擊下,不服從於王化的土著村社不是被消滅,就是被迫逃亡東麵的深山之中去。

比如王嘉胤和他的部下,就屬於被迫配合官軍對土著進行鎮壓的代表。畢竟在這些土著眼中,他們和那些移民並沒有區別,如果他們不幫助官軍消滅反叛的土著,那麼就等於是在自殺,這些土著襲擊落單的移民時,可不會問一聲,他們究竟是不是朝廷的爪牙。

作為邊軍出身的王嘉胤和他的部下,在戰鬥素養上要比普通的四海營將士更強上一些。僅僅是數次作戰,王嘉胤和他的部下就被解除了監視居住的待遇,而成為了四海營中的一份子。

在這茫茫大海之中,王嘉胤覺得監視不監視居住,其實沒什麼區別。作為北方人,他們在小池塘裏遊一遊泳大概還沒啥,駕著一艘船隻橫渡海峽,那還是算了。

而在台灣待久了,除了吃的和氣候有些不大習慣之外,其他的物資供給可比他們在陝西強多了。他的部下也漸漸喜歡上了島上的生活,在這裏除了每人有一塊自己的口糧田,在沒有任務時,他們還能去打打獵,為自己賺些零花錢。

一年多過去,即便是再懶的四海營將士,也起碼攢下了3、40塊銀元,回到陝西的話就能買下3、4畝地了。到了這個時候,哪怕對朝廷再不滿的將士,此刻也沒了當初非要和朝廷分個高低的念頭。

而四海營從廣南運回的大量年輕婦人,也滿足了營中大批的光棍漢,更是讓他們熄滅了想要還鄉的念頭。沒有了這些部下兄弟的幫襯,王嘉胤想要獨自返回陝西,估計鄉裏幾個青壯就能將他綁了去見官了。

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王嘉胤原本所擁有的野心和誌氣迅速的被消磨掉了。他此刻也終於認識到了,他現在的處境和麵前的土人幾乎沒什麼區別,要麼順從朝廷得些榮華富貴,要麼反抗朝廷不知消失在那個旮旯裏。

當土人獻出水土的儀式完成之後,周堪賡和鄭芝龍兩人親自走到了水池和土台前,一個舀起了一瓷瓶水,另一個則用一個布袋裝了一小袋土,很快兩人將水瓶和土袋裝進了一個箱子內。

周堪賡帶著董衛賢、王嘉胤等台灣官吏對著鄭芝龍拜了一拜後說道:“將此台灣之水土送至京城,奉獻給陛下的重任,就要拜托嘉義縣男了,從此台灣和大陸,就再無中外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