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必提,去年貴英恰出兵協助明國對抗後金,為自己的部族撈取了不少好處。於是懷著對於貴英恰的不信任,林丹汗這次幹脆派出了和他關係比較疏遠的袞楚克台吉。
然而他並不清楚的是,袞楚克台吉早就搭上了柳敬亭,一直向柳表示願意向明國靠攏的事。
因此崇禎向他詢問關於綽克圖台吉的事,這位袞楚克台吉就毫不猶豫的把綽克圖台吉的出身來曆抖了幹淨。
綽克圖台吉是達延汗季子的曾孫,是外喀爾喀左翼中最有權勢的台吉。出生於鐵蛇之年的綽克圖台吉,今年已經50歲了,麾下有部族近5萬人。
和林丹汗想利用紅教統一蒙古各部的共識,從而恢複中央集權製度的蒙古帝國不同。這位綽克圖台吉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宗教狂熱信徒,他一生的事業就是在漠北各部推廣藏傳佛教。
綽克圖台吉和他的母親,一直以來就是外喀爾喀境內,翻譯藏傳佛教和建立藏傳寺廟的最大支持者。然而綽克圖台吉和他的母親信仰的,都是紅教噶舉派。
黃教的興起,讓綽克圖台吉十分之不滿。就如林丹汗信任的薩迦派僧侶沙爾呼圖克圖一樣,綽克圖台吉最為信任的僧侶是紅教領袖之一,沙瑪爾蘭占巴。
因此在對於黃教的仇恨下林丹汗同綽克圖台吉結了盟,但是這次會盟卻不僅僅是因為反黃教信仰。
在林丹汗西遷之後,蒙古左翼和右翼之間的戰爭,迫使一部分蒙古部族遷移到了靠近明國的區域,但也同樣使得一部分部族投往了漠北蒙古。
在地廣人稀的漠北,人口就是最大的資源。這些來自於浩齊特、阿巴噶、阿巴哈納爾、烏珠穆沁、蘇尼特等部的屬民,很快便引起了外喀爾喀貴族們的爭奪。
綽克圖台吉自然也不例外,他在外喀爾喀左翼中勢力不小,但是在整個外喀爾喀卻是以右翼勢力最為強大。因為右翼不僅靠近明國河西走廊,還背靠吐魯番以北的漠西蒙古諸部,商業上比左翼更為發達一些。
再加上明國放開了對於蒙古地區的貿易限製,有不少商隊為了繞開吐魯番控製的商道前往漠西蒙古,就選擇了從外喀爾喀右翼的地盤上繞道。
這不僅為外喀爾喀右翼蒙古諸部帶去了大量的物資,也為他們帶去了大量的財富。
而跟隨這些漢人商隊前往外喀爾喀部的,基本上都是信奉黃教的底層牧民,有不少牧民聽說外喀爾喀右翼蒙古諸部正在和反黃教的左翼綽克圖台吉作戰,都不惜丟下和商隊定下的合同,幫助右翼的台吉們去征戰了。
本就在戰爭中落於下風的綽克圖台吉,在獲得了漢人金錢上支持,漠南蒙古牧民人力上支持的右翼聯軍麵前,更是一敗塗地,連自己的地盤也被占去了不少。
綽克圖台吉見勢不妙,隻能南下來聯絡林丹汗,希望說服這位盟友北上,幫助他對抗外喀爾喀右翼蒙古諸部。
林丹汗對於綽克圖台吉的邀請很是動心,畢竟他的誌向是重建大蒙古帝國,要把四分五裂的蒙古各部重新整合在黃金家族的旗幟之下,漠北蒙古也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本就是他要征服的對象。
可是在現在這個時刻,他卻不敢輕易的答應綽克圖台吉的邀請。因為他原本西遷的目的,是先吞並右翼蒙古諸部,使得整個漠南蒙古重新變成一個整體。如此一來,他在遼東丟下的那些部族人口,就能從右翼蒙古這裏獲得補償。
然而因為明國的橫插一腳,使得他的計劃沒有完全成功。雖然他占據了右翼蒙古最為富庶的土默特地區,但是卻讓右翼蒙古諸部對他恨之入骨,寧可投奔明國也不願意跪倒在他的旗幟之下。
在明國的斡旋之下,林丹汗固然在河套地區得以立足,但是他同樣也失去了向西、向南的發展方向。就算林丹汗想要同明國支持的右翼蒙古諸部再打下去,對他頗有怨言的部眾們,也已經到了忍耐的極限了。
此刻他若是領兵北上,林丹汗就要擔憂右翼蒙古諸部會不會抄他後路,把河套地區奪回去了。因此聽說崇禎出京北上之後,便派遣了妹夫前來,想來探聽下崇禎對於他插手漠北蒙古一事的態度。
朱由檢思考了許久,才對著袞楚克台吉問道:“那麼你認為,朕應當如何答複林丹汗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