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卓爾璧向著崇禎宣誓效忠的時候,十多個台吉也終於反應了過來,走到了卓爾璧身後,向著崇禎開始起誓。
剩下的台吉們還在猶豫的時候,廳外突然傳來了不間斷的喊聲,“萬歲”“陛下萬歲”“怯薛衛萬歲”“…”。
廳內剩下的台吉立即蘇醒了過來,趕緊加入了向崇禎起誓的行列。在早上見證了明軍的火炮威力,加上外麵這些小部族的人員都開始向皇帝發誓效忠之後,這些台吉們立刻丟掉了心裏最後一絲猶豫不決。
聽著這大廳內外的蒙古人大聲向自己宣誓的聲音,朱由檢並沒有顯得很得意。因為他知道,雖然蒙古人以誠信著稱,但是對於上層的台吉、首領們來說,維係住部族的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雖然這一、兩年來,他對於靠近大明長城的漠南蒙古諸部一直拉攏不已,但是這種建立在經濟利益上的臣屬關係,其實並沒有看起來這麼牢靠。
林丹汗在政治上對這些蒙古部族的號召力,後金在武力上對蒙古諸部的威脅,在文化習俗上對蒙古諸部的拉攏,並不比大明的經濟利益引誘差多少。
在目前的狀況下,他還需要用政治和軍事上的聯係,將這些蒙古部族和大明緊緊的綁在一起。
朱由檢一邊聽著蒙古人的誓詞,一邊在心中反複盤算著自己下一步的計劃。
待到這些蒙古人停下發誓,把目光都注視在他身上時,朱由檢才繼續開口說道:“卓爾璧,你是怯薛衛的第一任指揮使,你替朕從各部挑選年輕人加入怯薛衛,本次那達慕勝出的10名優勝者,都授予怯薛衛百戶一職。那達慕召開了這麼久,這塊草原上的蒙古部族是不是都已經到齊了?”
卓爾璧想也不想的回答道:“回陛下,老哈河以北,大淩河上遊、龍山等地,尚有翁牛特等七、八個部落未曾接受陛下的命令,前來參加大會。”
朱由檢頓時有些不悅的放下了酒杯說道:“他們不接受朕的命令,為什麼?”
卓爾璧小心翼翼的說道:“有幾個部族說他們已經向後金汗王宣誓效忠,不能再聽從於陛下的命令。有幾個部族則說季節不對,不願意前來…”
朱由檢皺著眉頭冷冷說道:“朕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難道以為有後金撐腰,就可以藐視朕的命令了嗎?”
一直等待機會的女真人雅蓀,看到崇禎的不滿後,立刻起身說道:“昔日我大明皇帝對老汗下詔,老汗尚且要頂禮膜拜之後,方敢抬頭接詔。
區區幾個山野小族,得到陛下的宣召還敢不來,這就是在藐視陛下,藐視我大明。君父受辱,臣子豈能無動於衷。
臣雅蓀懇請陛下,準許臣帶兵前去討伐這些不知死活的部族,將那些無禮之徒擒拿到陛下麵前問罪。”
雅蓀的首開先河,頓時解開了眾人請戰的序幕。杜度、阿山等女真人,吳懷、周三畏等明軍將領,卓爾璧等蒙古台吉,都紛紛向皇帝拜倒,表示要為皇帝去討伐那些不臣服的部族。
朱由檢看著所有的蒙古台吉們都加入了請戰的行列之後,方才稍稍緩和了臉色說道:“諸君都起身吧,諸君對於朕的忠誠,朕會一一記下。
不過朕此次出關也好,召集各部參與那達慕也好,其實是真心想要看一看草原上臣民們的生活,想讓你們和內地的漢人們一樣,都能分享到我大明發展帶來的好處。
雖然這些部族羞辱了朕,但是看著你們這些部族對朕的忠心上,朕可以給他們最後一個機會。
你們之中可有人願意替朕,前往這些部族進行宣示?告訴他們,朕願意原諒他們的無禮,但是他們需要立刻前來承德城,向朕負荊請罪。”
皇帝的問話,讓台吉們隻是猶豫了片刻,就有五、六人主動站了出來,表示願意為皇帝去說服這些部族歸順。
朱由檢刷下了卓爾璧等人,隻留下了3人作為出使的使者。皇帝讓他們前去準備出發,接著說道:“朕聽說,春雨滋潤萬物,但也需雷霆祛除世間的惡氣,如此萬物才能複蘇生長。
朕雖然願意給這些部族機會,但不會接受再次的羞辱。卓爾璧,在那達慕大會剩下的4天時間內,你要替朕把怯薛衛的框架搭建起來。
如果他們不願意接受朕的善意,那麼就要接下朕的雷霆之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