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的理由非常的充分,會上的參謀和將領隻是含糊其辭了一番,就認同了皇帝的命令。茅元儀覺得,皇帝跑去熱河總好過跑去山海關外安全。
畢竟在一年來的經營下,熱河以西,哈喇青城以南的區域,已經被出關的漢人移民和忠誠於大明的蒙古部族所控製。後金控製下的蒙古部族,已經退到了靠近大淩河上遊的龍山地區。
從遵化城到周三畏築城的熱河岔口,大約有220餘裏地,中間設置了7個兵站。從熱河岔口到密雲北麵的古北口,間距180餘裏,中間設了5個兵站。
從遵化到古北口雖然相距300餘裏,但道路大多在燕山之中,艱險難行。反倒不及從熱河岔口周轉一下,更容易行走。因此當周三畏在熱河岔口築城之後,從兩地出關的商賈,很快就喜歡上了這條由兵站保護的道路。
熱河岔口的這座西式城堡雖然隻是剛剛出現了一個輪廓,但是駐紮在這裏的800明軍和附近的五個漢人屯墾村子,使得大明牢牢的控製住了這一地區。
自永樂帝撤大寧衛之後,大明的勢力再度深入到了這一地區。而從熱河岔口到豐鎮,沿著長城一線的關外地區,成為了明國對草原遊牧民族的第一道防線。
站在熱河岔口丘陵上的周三畏,一邊眺望著南方的道路,一邊也在思索著,皇帝親臨熱河岔口的用意。
作為陸軍軍官學校的高材生,他在熱河岔口待的越久,便越明白此地對於大明的重要性。在熱河岔口修築城堡,不僅僅在於將北京的防禦圈向北前進了近200裏,也使得從此地南下的遊牧民族,在沒有拔除這個要塞之前,就不能直接進攻長城,否則就會被明軍截斷後路。
除了以上的好處之外,當明軍駐紮在熱河岔口之後,從此地到古北口,到遵化的地界,就等於是完全納入了明國的掌握。熱河北麵是高原地區,熱河以南以丘陵為主,但熱河以南能夠開發出來的耕地,也不下於20萬頃。
和關內已經過度開發的土地相比,關外的土地除了放牧之外,基本還處於原始狀態。這裏的土地肥力還算不錯,隻要挖掘出輸水渠道,就能開發出成片的良田來。
僅僅是現在關外數十個移民村子,本地的蒙古部族已經越來越表現出向大明靠攏的傾向。如果能夠再移民個十幾萬人,那麼這處以遊牧為主的區域,恐怕很快就會變成定居農耕為主的地區了。
一旦漢人的數量和此地的蒙古族人口持平,那麼這塊地方就會成為沒有長城的長城防線。在熱河身後的長城,也就成為了內地。
對於皇帝的到來視察,周三畏是心懷興奮,也有幾分不安。興奮是在於,他希望自己這一年來的努力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不安則是,在目前的狀況下,移民屯墾和修築城堡、設立兵站,維護道路,都是極為龐大的投入,而獲得的經濟收益,不過是一些過路商販的稅收,投入和產出看起來極為懸殊。
周三畏極是擔心,皇帝看到了龐大的支出之後,會打退堂鼓。現在這些項目一旦進行縮減,對於熱河的駐軍來說都是一場災難,也會極大的打擊那些,依賴和熱河駐軍交易的蒙古部族。
就在周三畏左思右想的時候,他所眺望的道路上終於出現了塵土和軍隊的旗幟。
同盧龍趕往遵化的急促不同,從洪山口出關之後,朱由檢就放緩了行軍的速度。雖然他這次出關帶的全是騎兵部隊,近衛一師的2個團,新軍第一騎兵師的2個團,忠義八旗約800人,禦前侍衛250人,錦衣侍衛150人,輜重部隊若幹,總計大約五、六千人馬。
在朱由檢的命令下,這隻在關外看起來已經相當龐大的軍隊,以每日三十餘裏的速度前進著。每到一處宿營地,朱由檢都會下令把附近的屯墾村子長老和蒙古部族的首領召來,同他們喝酒飲宴,似乎他這次隻是出來遊玩的一般。
除了喝酒飲宴之外,朱由檢還令這些村子裏的漢人和蒙古部族推出最出色的勇士和獵手,同自己的近衛進行比較武藝,不管輸贏都給予了賞賜。其中最為出色的一些勇士,被崇禎直接下令錄取為了自己的侍衛。
僅僅三日功夫,大明皇帝在草原上挑選勇士作為禦前侍衛的消息就傳播了出去。一時之間,各個蒙古部族中不甘寂寞的少年們,都紛紛騎上坐騎向著崇禎的隊伍趕了過來,薊州關外一時之間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