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176章 對於明國的控訴(2 / 2)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發現明國一邊和我們達成和議,一邊卻在私下做了不少手腳,意圖分裂我國內部的團結。

首先是招降納叛,明國不僅在談判時勾結了杜度、阿山等叛將,更是把劉愛塔、愛爾禮接回了國內,若非是想要對付我國,明國為何要如此作為呢?據聞,明國皇帝還仿照我八旗編製,將這些叛將逃人編成了一支軍隊,這顯然是打算用他們來對付我國。

其次是意圖離間我女真和蒙古諸部之間的關係,明國皇帝以被俘的科爾沁人為質,強迫科爾沁部送出了海蘭珠公主,又大肆在蒙古諸部中宣揚,蒙古和女真乃是世仇。向我後金臣服的蒙古部族,就是背叛黃金家族,背叛蒙古民族,應當群起而攻之。明國在戰場上打不過我們,卻搞這種小人伎倆,實在是可惡至極。

再次是侵襲我邊疆,從去年開始,明人就通過海上通道,對我東海之濱到黑龍江下遊地區進行了侵擾。他們在當地攻擊臣服於我國的部族,招攬那些對我國心懷異誌的部族,並大肆宣揚當地部族並非我女真一部,乃是從前契丹、渤海的遺族。明人意圖將我國邊疆的野人女真轉化為另一個民族,從而讓我們同野人女真相互殘殺,其心可謂歹毒…”

隨著嶽托一條條將明國最近的舉措剖析了下來,原本還在觀望和打著小算盤的年輕貝勒們,頓時都被激起了怒火,雖然沒有出現什麼怒斥的聲音,但是小聲的議論之聲已經充滿了整個大政殿。

坐在椅子上的黃台吉看著下麵年輕貝勒們義憤填膺的樣子,嘴角終於浮現出了一絲笑意,果然在外界的壓力下,感受到生存危機的女真親貴們就忍耐不住了,人心可用啊。

坐在黃台吉身邊的代善和莽古爾泰臉色卻都不怎麼好看,此前因為阿敏的事情,使得黃台吉的聲望在女真親貴的心裏大大的降低了。這原本讓兩人以為,隻要默視著這股情緒在女真人內部發酵下去,那麼為了自保,大部分女真親貴會更為支持四大貝勒共治朝政的製度,以壓製黃台吉想要獨攬朝政的野心。

可從眼下這些年輕貝勒的身上看來,隻要黃台吉一提到明國對於後金的壓迫和惡意,就能讓這些年輕人自動的團結到黃台吉的身邊去了。這讓他們兩人完全成為了黃台吉的附庸,哪裏還有什麼四大貝勒共治的製度。

代善到還好,本就對汗位沒什麼野心的他,隻是想要保住自己的權位和富貴,看到事不可行,退一步承認黃台吉的權威,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嶽托和他的關係再不好,終究也是他兒子,有嶽托在中間轉圜,他覺得黃台吉總是要優待自己的。

莽古爾泰就不一樣了,原本和他結盟的阿敏貝勒已經被圈禁了,濟爾哈朗控製下的鑲藍旗顯然是不會再支持他了。正藍旗雖然是上三旗之一,實力僅次於兩白旗,但是以一旗的力量顯然是無法對抗其他七旗的力量的。

如果黃台吉繼續獲得這些女真親貴們的支持,莽古爾泰在朝堂上也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那麼黃台吉到時想要處置他,又會比處置阿敏困難多少呢?他和代善不同,從父汗去世之後,就一直在同黃台吉爭奪汗位和對朝政的主導權。作為黃台吉的政敵,他倒是比其他人更清楚黃台吉的為人。

以當初黃台吉對大妃阿巴亥的手段,他可不覺得自己求饒,這個弟弟就會放過自己。當初阿巴亥向他們求饒,願意放棄一切政治權利時,不就是這個弟弟堅持要阿巴亥殉葬,連條活路都不給對方留下的嗎。

而且莽古爾泰也不願意向這個毒蛇一般的弟弟低頭,他始終認為黃台吉是依靠陰謀詭計獲得了這個汗位,他和阿敏、代善都是被黃台吉所利用了。他們三人無端端的背上了一個逼死大妃的惡名,讓兩白旗和多爾袞兄弟對他們仇恨不已,黃台吉卻獲得了汗位和多爾袞兄弟的效忠。一想起這事,莽古爾泰就感到懊惱不已。

就在代善和莽古爾泰各自在心中盤算的時候,黃台吉揚手讓殿內的眾人安靜了下來,轉頭對著兩個兄長說道:“兩位兄長,你們也聽過了嶽托的話語了。

兩位兄長以為,我們應當對明國采取什麼樣的姿態,才能讓明國知道我後金的憤怒,從而讓他們放棄這些小動作呢?”

代善撇了一眼下方的貝勒們,看著他們臉上躍躍欲試的神情,心裏也是歎息了一聲,決定如果莽古爾泰說不出什麼有意義的話語的話,他就不得不選擇支持黃台吉想要的主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