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158章 任務(1 / 2)

鄭彩剛剛將馬尼拉的使者塞維科斯、荷蘭東印度公司台灣長官彼得.納茨等人安頓在四夷館內,便接到了來自宮內的傳召。至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梅思沃爾德等人,他們則回到了自己在北京的辦事處內。

除了塞維科斯是代表馬尼拉同大明交換新製定的貿易合作協議外,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代表,在這個時間段彙聚到北京來,主要還是來同海商協會商討,明年雙方之間的貿易種類、數量和貨款支付方式等商務的。

馬尼拉並不代表西班牙商人進行商業洽談,所以塞維科斯再次踏上中國土地時,並沒有太多關注兩家東印度公司和大明海商協會之間的合作內容。

但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麵對的是同一個供貨商-中國,同一個銷售市場-歐洲,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就有些激烈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憑借著強大的海上運輸能力,和壟斷香料群島貿易帶來的穩定高額收益,加上荷蘭發達的金融市場提供的低息貸款,即便不依靠他們在南洋更為強大的武力,也足以用商業手段打敗發育不良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了。

當然,荷蘭人不使用武力的緣由,並不是他們對歐洲同胞抱有仁慈之心,而是巴達維亞正和馬打藍王國進行戰爭,他們暫時無暇顧及在萬丹的,由萬丹王國、英國人、葡萄牙人組成的反荷蘭聯盟。

當英國東印度公司亞洲總部搬遷到天津之後,荷蘭人就更難以用武力威脅到英國商人了。

而今年日本幕府突入其來的對荷蘭東印度公司撕破臉,扣下了在日本的荷蘭商船,要求荷蘭人交出已經離開日本不知去向的荷蘭船隻,並拒絕說明原因後,巴達維亞就更不敢和中國出現武力上的衝突了。

正是在這樣的局勢下,巴達維亞派出了同中國方麵關係良好的彼得.納茨為代表。一方麵是為了維護現在雙方良好的貿易合作關係;另一方麵也是想讓彼得.納茨通過和中國官員的私人交情,打聽一下中國對於日本的看法如何,一旦日荷出現衝突,中國將會采取什麼樣的立場。

巴達維亞存有了這些小心思,因此彼得.納茨在同中國官員洽談商貿時,態度就變得有些謙恭了起來。不再堅持去年的無禮貿易條件,要獨占某幾類中國商品的獨家貿易特權了。

梅思沃爾德自然猜不到荷蘭人心裏在想什麼,但是荷蘭人拉攏中國官員的手段,他的手下還是看得到的。梅思沃爾德自然以為,荷蘭人在無法用其他手段把英國東印度公司從亞洲驅逐出去之後,就開始搞陰謀詭計,想要拉攏中國人對付他們了。

這也是雙方原本在中國相安無事的局麵被打破的緣由,從天津到北京的一路上,荷蘭人和英國人一旦見麵,就是冷嘲熱諷不斷。如果不是顧忌到身邊中國人的看法,雙方差點要爆發一兩場決鬥了。

作為中國方麵的陪同負責官員,鄭彩其實很想做和事佬,讓雙方平息爭鬥,和氣生財的。但是他要是不開口還好,一開口便讓雙方以為他在偏袒對方,反而讓爭吵變的更為激烈了起來,最後他也幹脆聽之任之了。

接到了宮內的傳召之後,鄭彩便丟下了手上的事務,匆匆跟著來人前往了東安門外的一座私邸中。

海商協會也好,四海貿易公司也好,這些商人的品流太過複雜,即便是崇禎也不能輕易的把他們召進宮內去。因此朱由檢幹脆就占了王承恩在東安門外的宅子,把這裏變成了一個,專門用於接見身份比較複雜的人員場所。

而有時崇禎想要談話舒服一些,也會將人傳召到這處宅子裏,他覺得在這裏同人談話,不會像宮內那麼生硬疏遠。顯然,今日他想和鄭彩進行的,是一次不怎麼正式的談話。

鄭彩並非第一次來到這個宅子,因此當他在後院的書房內看到一身家居常服的皇帝時,並沒有感到多少吃驚,而是很快的屈身行禮了。

握著一本書正站在書櫃前翻看的朱由檢,抬頭看到鄭彩後,便放下了手中的書說道:“免了,免了,你過來坐下同朕說說,這次舉辦的天津萬商博覽會開的如何啊?”

“回陛下,這萬商博覽會開的很是成功,這半個月來會場始終都是人山人海,據說來逛博覽會的百姓,最遠的來自於山東登萊。至於各地的商人,那就更是難以計算了。

臣返回京城的時候,去主持博覽會的管事那裏看了一眼總結好的貿易數據。好家夥,光是博覽會零售出去的商品就有五、六十萬元之多。簽訂的貿易合同金額有980餘萬元,已經繳納的定金將近9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