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7章 崇禎的應對(2 / 2)

會議開始後,一直沒有表明態度的郭允厚,此刻終於出聲說道:“臣讚成陛下的主張,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先保住陝西的春耕,總不能天災剛過去,我們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陝西鬧出一個人禍來吧?

陛下剛剛說的不錯,陝西若是少生產了一石糧,從南方外運糧食入陝,就要花費額外的七、八石糧食才行。以朝廷目前的財政收入,恐怕是很難填補上這個缺口的。”

有了郭允厚的表態,發覺自己成為少數派的張瑞圖終於閉口不言,不再試圖將責任引到楊鶴身上去了。

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九位內閣成員都表態支持了,皇帝提出的緊急處置措施,並決定在三日內挑選出,前往陝西處理土地和其他問題的調查官員。

此外,還要討論出一個如何處理流亡災民土地的方案出來。相比起挑選出合適的人員前往陝西,處理土地糾紛的解決方案顯然更讓在座之人頭疼。

這場臨時召開的內閣會議,因為崇禎的果斷處置,使得內閣的閣臣們沒有將會議變成一場推諉責任的鬧劇。

當其他閣臣離去時,黃立極卻停留了下來,在同僚們離去之後,他對著皇帝頗為擔心的說道:“陛下,你打算如何處置宗室的事情?若是宗室的事情處理不好,恐怕接下來朝廷派出的調查官員,也未必能夠在陝西取得好的成果啊。”

朱由檢點了點頭說道:“現在陝西的鄉紳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便是覺得有王府、宗室擋在他們的前麵,如果朝廷不處置了王府、宗室,自然也就不好處置他們。

如果朝廷處置了王府、宗室,他們自然也就會有所收斂。所以,說來說去,今次不下重手處置掉一批宗室,就總是會有人想要做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啊。”

聽著崇禎的語氣中似乎並沒有多少怒氣,但是黃立極的心髒卻不由跳了跳。

他想了想,才委婉的對著崇禎勸說道:“陛下,秦王、慶王畢竟是親藩,輩分又較陛下為高。若是訓斥太過,恐怕有傷陛下之名望啊。”

朱由檢抬頭看了一眼黃立極,終於露出了一個微笑說道:“先生放心,這事我自有主意。先生隻需要挑選出,前往陝西的官員就好…”

從文華殿離開之後,朱由檢便返回了乾清宮,當他快走到上書房門口時,突然停下了腳步對著身邊的王承恩說道:“王伴伴,你去武英殿通知下孫先生,就說明日朕要總參謀部成員一起巡視北郊大營,並在諸軍麵前進行授勳儀式。”

王承恩略有些遲疑,不由向皇帝確認道:“陛下,此前內閣的意思不是說,將授勳儀式和督撫人員及防區調整方案,放在一起通過麼?”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原先朕也不著急,不過既然陝西出現了問題,朕要調一隻新軍前去,自然要先安撫下軍心。

他們剛剛打完了同後金的戰爭,朝廷還沒有來得及賞賜他們,就又趕忙將他們派去西安,以預防有可能出現的叛亂。朝廷使用他們,卻既不給獎賞,又不給榮譽,這不是讓人詬病麼?

先將軍銜授發下去,然後再派人去西安,想來他們對於朝廷也就沒有這麼多怨言了。另外,今晚我要見一見三家銀行在京城的代表,你替我安排一下。”

王承恩也點著說道:“陛下既然有了決斷,那麼臣這就去替陛下傳話去…”

翌日,京城德勝門外北郊大營的大操場上,新軍五師、近衛一師,數萬將士都穿著鎧甲或軍服,嚴肅的站立在大操場的主席台前,等待著皇帝的檢閱。

雖然此次列陣操演少了許多花花綠綠的旗幟,但是豎立在廣場上的士兵,因為這一次出征大多見了血,因此倒是比此前幾次列陣多了幾分殺氣。

從陣列前經過的朱由檢走上了主席台,在對將士們發表了簡單的演講之後,便下令開始授銜儀式。

直到最後一刻,孫承宗對於是否接受元帥頭銜還存在著猶豫。不過站在他身邊的茅元儀小聲的對他說道:“老師,現在這個場麵拒絕陛下並不明智。

而且,您接受元帥頭銜,也能讓總參謀部擁有更加獨立的地位,不至於被內閣插手總參謀部的事務,那樣總參謀部也就不會陷入到黨爭中去了。”

茅元儀最後一句話終於打動了孫承宗,保住他辛苦營建起來的總參謀部,對他來說比什麼都重要。畢竟以他現在的年紀,已經很難再為大明做些什麼了。

但是總參謀部卻還很年輕,隻要能夠繼續發展下去,就能真正成為大明軍隊的頭腦,不僅可以免去各地藩鎮化軍隊的風險,也能保持住大明軍隊的戰鬥力。

想明白了的孫承宗,終於還是上前接受了崇禎賜予的,一枚元帥胸章和一柄元帥手杖。

當孫承宗接過了這兩樣東西時,台下的將士們顯然都很興奮,一個個不由自主的歡呼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