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2章 文館之議二(1 / 2)

寧完我回答雖然有些牛頭不對馬嘴,黃台吉問的是一個經濟問題,但是他回答的卻是關於後金國今後的戰略方向,不過寧完我的這番言論,還是讓黃台吉微微頷首了起來。

從明國返回沈陽之後,黃台吉同樣也在思考著未來後金國的走向。繞過遼西走廊入侵明國關內的戰略,雖然黃台吉覺得此次出征並不算什麼失敗,但是對於普通的女真親貴來說,沒有搶到什麼東西,無疑就是一場失敗的戰爭。

利用阿敏的錯誤處置,和其他兩位大貝勒想要保全自己的心思,黃台吉迫使後金國的親貴們對這次出征達成了勝利的共識。但是黃台吉也知道,這種透支自己威信的做法,做一次兩次倒也罷了,但他想要繼續獨斷專行下去,卻又繼續得不到什麼收獲的話,那些八旗親貴們大約就要背棄他了。

事實上,今日的後金國內,除了黃台吉和那些投降後金的漢人之外,其他人對於明國的態度,無法是想要以戰求和而已。八旗親貴們會支持進攻朝鮮,因為女真和朝鮮不僅存在世仇,朝鮮還弱小的很,看起來很好欺負。

八旗親貴們也會支持進攻蒙古諸部,因為一個統一的蒙古汗國會讓後金國遇到生存危機,隻有趁著蒙古各部四分五裂的時機,將蒙古各部徹底臣服於後金國,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沒有多少八旗親貴會想要同一個無法擊倒的敵人永遠戰鬥下去。既然他們從明國手中搶不到什麼東西,不少人就開始想要走代善、阿敏的道路,同明國進行和平的貿易了。

黃台吉也意識到,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鼓動八旗親貴們在短時間內發起一次伐明之戰,恐怕將會是一件極為艱難之事。因為這些親貴們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對他懷抱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了。

也許在他的堅持之下,後金還能組織起一次又一次的伐明作戰,但是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他在八旗將士們的心裏大大的失分。也會讓搶不到什麼東西的女真將士們,萌發出對於伐明戰爭的厭惡感。

因此,暫時緩和同明國的關係,轉而將目標放在察哈爾部的身上,完成整合蒙古各部,將後金的控製疆域,從遼東擴張到河套地區,便成了他最近思考最多的問題了。

不過想要徹底打垮察哈爾部,一兩次遠征恐怕是無濟於事的,他還要考慮明國會不會插手後金同察哈爾部的戰爭。這樣一來,朝鮮對於後金的臣服和物資輸入渠道,也就成了相當重要的關鍵。

通過朝鮮商人的中轉,後金就能從大明或是日本進口各種急需的物資,而朝鮮本身也有不少物產,可以彌補後金國內的生產不足。畢竟一個將戰爭放在第一位的國家,在農業生產上總是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的。

東江鎮毛文龍的存在,眼下倒的確是成了後金國想要徹底征服朝鮮的主要障礙了。想起那個態度模糊不清,卻又老奸巨猾的明將,黃台吉也是感到一陣的頭疼。

他微微搖了搖頭,將毛文龍的身影厭惡的從頭腦中趕出去後,便掃視了一眼寧完我身後的幾名漢官,看著他們的樣子,黃台吉心中不由一動的說道。

“高鴻中、鮑承先、範文程、馬國柱…你們不是一向很有辦法的麼?現在都什麼時候了,就不要藏著腋著了,你們也都發表下自己的意見,說說寧完我到底說的對,還是不對?”

高鴻中、鮑承先、範文程、馬國柱等漢官先是互相看了看,投靠黃台吉較早的高鴻中才第一個站出來說道:“奴才以為,寧參將說的倒也在理,隻不過現在這個時節乃是春耕之際,想要出兵朝鮮或是東江都不是時候。

而且東江鎮雖然占據了寬甸、鐵山等地,但是毛文龍的根本還是在於皮島。皮島距離鐵山雖然距離不遠,但是如果沒有一隻船隊在手上,我八旗精兵就算是再勇猛善戰,到時也隻能望洋興歎了。

所以,想要對付東江鎮,最好還是放到秋收之後,若是能夠等到皮島和大陸之間的洋麵完全凍結,那麼我八旗精兵即便沒有船隻,也能渡海攻島了。

而在我國動手之前,汗王不妨繼續向毛文龍示好,一來可以降低東江鎮的警惕之心,為我國出兵創造時機;二來則可以同東江鎮保持貿易關係,從他們手中獲得我們所需的物資。

我們同東江鎮保持友好關係,也方便了我們同朝鮮之間的交易,避免東江鎮從中進行破壞。”

鮑承先則開口說道:“回汗王,奴才讚成高副將和寧參將兩人的意見,而且他們已經講的十分完善了,奴才並沒有什麼可補充的地方。

不過奴才倒是有一事想要向汗王稟告,奴才此次入關,蒙汗王恩惠,獲得了兩戶包衣。回到沈陽之後,奴才便將這兩戶人家送到了莊子裏去。